激活农业资源 平昌村民吃上“旅游饭”
编者按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不少地区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走好农旅结合、文旅互动的特色发展之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既保护好“绿水青山”,又打造好“金山银山”。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农旅结合”助脱贫 绘就乡村新画卷》,关注这些依托自身优势,走上“农旅结合”路子的幸福新村。聚焦他们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看他们如何通过积极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创新做法:分片区规模发展特色产业,借助农业园区
打造旅游景区,让农业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本,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本报讯 “奶奶,站稳当,我拍照啰。”7月16日,平昌县第二届荷花节在巴灵台景区万亩荷园开幕,来自重庆北碚的自驾游客王彪一家人忙着赏荷花,拍照留恋。放眼望去,接天莲叶间,映日荷花旁,满是络绎不绝的观光游客。
游客多,农家忙。在巴灵台温泉度假山庄,农家乐老板谢荣华忙着招呼前来就餐的客人,热情地介绍以荷为食材的“‘荷\’家欢”特色宴。“在家门口能吃上‘旅游饭\’,多亏有了乡村旅游产业。”谢荣华乐呵呵地说。
2014年,巴灵台景区晋级国家AAAA级风景区,吸引了达州、重庆、广安等周边城市的不少游客观光旅游。“增加景致,让游客惊喜不断,来了还想来旅游。”不满足旅游现状的灵山镇党委书记苟中良有了创新打算,“让农业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本,放大农业效益。”随后,灵山镇借助丰富的水源、连片梯田等自然生态禀赋,融合旅游理念发展莲藕、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旅游新景点。
“这几天,到荷园旅游、拍婚纱照、摄影写生采风的人特别多,农家乐还有点招架不住呢。”谢荣华笑着说。去年,谢荣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办起了农家乐,不到半年时间,旅游收入达20万元。尝到甜头的谢荣华扩大农家乐规模,开设了游泳、垂钓、KTV、茶房、住宿等项目,不但解决了一家人的就业问题,还吸纳了3名村民常年在农家乐务工。
“家庭收入还不仅是这些。”谢荣华坦言,两亩多莲藕、一亩鱼塘入股农业合作社,两亩时令蔬菜自产自销农家乐,一年到头家庭收入可观。据苟中良介绍,种庄稼就是种风景,老百姓不再认为发展农业是亏本的产业。农旅联姻,农村边角地都能“生金”。
近年来,平昌县把乡村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路径、***的有力抓手、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同时,注重农旅融合,全县划分为 “六大扶贫片区”,以驷马元丰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三十二梁现代茶业科技园为引领,分片区规模发展茶叶、花椒、核桃、巴药、水产、莲藕等六大特色产业,借助农业园区打造旅游景区,丰富农村业态,放大农业效益,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目前,该县建立了15.45万亩茶叶、10.15万亩花椒、5.5万亩核桃、9.12万亩巴药、2万亩莲藕、8.3万亩水产等产业基地,并配套增设观景路、亭台廊桥等旅游设施,让产业园区成为乡村旅游环线上一个个璀璨的景点。据统计,仅2016年一季度全县共接待游客107.6万人次,增长21.3%,实现旅游收入8.45亿元,增长22.5%。
(张立祥 特约通讯员 张超)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波)近年来,平昌二中党委、行政紧跟新形势,按照新要求,落实新举措,确保***卓有成效。学校将***工作纳入党、政、工、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
平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