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脱贫不走人 ——记平昌县双鹿乡利民村“第一书记”王良臣
[摘要]——记平昌县双鹿乡利民村“第一书记”王良臣
他在乡下一驻就是四年,带领村民们建基础、兴产业,忙着根治“穷症”。母亲病危,他没能守在病榻;孤独的老父亲需要陪伴,他却奔忙在田间地头……并他对乡亲们的承诺:不脱贫,就绝不走人!
他,就是巴中市平昌县发改局派驻双鹿乡利民村的“第一书记”王良臣。
割舍亲情
扎根扶贫村
2014年9月,驻乡一年的王良臣完成双鹿乡茶叶产业发展指导督导工作,刚回局机关,又作为骨干抽调到扶贫驻村工作队,派到局里挂联帮扶的贫困村——双鹿乡利民村驻村。
接到通知,王良臣陷入纠结之中:87岁高龄、瘫痪在床6年的母亲近来病势加重,他多想陪母亲走完她人生的最后一程。可局领导的谈话不时在耳边响起:这次脱贫攻坚的任务重、时间紧,局里的年轻同志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对利民村的情况不熟悉,需要像你这样一位老同志带一下。
自古忠孝两难全,怀着对母亲的愧疚,王良臣踏上了驻村帮扶之路。23天后,母亲溘然长逝。母亲去世后,91岁的父亲显得孤独无助,王良臣多么希望常伴他身旁,陪他说说话、散散步……可一想起村里的贫穷,孤寡老人们的疾苦,残疾、病痛者们无助的目光时,他的心都会不寒而栗好一阵,最终,他毅然选择了扎根扶贫村。后来,组织考虑到王良臣家的特殊情况,准备另选派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他没有答应。利民村村民听说要撤换走王良臣,纷纷找到驻村组的干部,强烈要求留下王良臣带领他们脱贫奔康,称他熟悉情况、他的办法更实更管用、他与百姓的感情更深。村中老人李光寿说:“如果你们要把王同志换走,我们就跑到县委去把他要回来!”
村民们的信任、期待、真情、纯朴感动了王良臣这位铮铮汉子,更加坚定了扎根村里的信心,他饱含深情地向乡亲们承诺:利民村不脱贫,我就绝不走人!
深入走访
开出治穷“良方”
王良臣一到利民村驻村,就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与村民们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更掌握了利民村贫困情况、贫困原因等第一手资料。利民村410户村民中亟待改建的土坯房达300多户,贫困户86户,重病、大病户23户。
王良臣归纳总结出利民村贫困的原因: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区位差;“种粮吃饭、养猪过年”,村民商品意识、市场观念差,缺乏产业支撑,精壮劳力大量外出,村里“空心化”严重;农田水利基础脆弱,抗自然灾难能力差;重病、大病人员多,因病致贫严重;百姓生产技能不足。
对症下药,王良臣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出了治穷“良方”:夯实发展基础,修路兴水利;解决发展滞后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回引创业兴产业;解决民生问题,实施***“五个一”,规划实施57户D级危房贫困户“新居”工程,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改造村小、村卫生室。
决战贫穷
建基础兴产业
王良臣为利民村的脱贫奔康划定了时间表: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见成效,四年全脱帽。
“要得富,先修路”,王良臣把利民村改变的第一步放在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利民村村社道路共有17.2千米,目前已经硬化了10千米,剩下的一二社4.2千米、六社2.6千米的社道路已完成了规划设计,在2016年底前实施完成。
为让村民尽快见到帮扶成效,坚定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王良臣奔走呼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先后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2万元、灾后重建项目资金10万元、异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8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5万元,完成了村小、村卫生室的修建改造,正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建成了桥梁护栏民生安全设施等。
在实施***的基础上,王良臣更注重整村推进,把“宝”压在回引创业上,实施产业兴村。他专门列出了调结构兴产业的成绩单:2015年,调整产业结构,引导37户贫困户抱团发展,种植当年收中药材丹参5.3余公顷,如今已丰收,参与的贫困户户均增收近2万元;利用村里水资源品质优的优势,回引业主李晓云,投资500余万元,建起了矿泉水厂,解决了20余名村民就地终身就业;回引村民李伟,流转土地33.3余公顷,栽果树、养土鸡,创办金坡子生态种养园;回引村民李先国,流转土地26.6余公顷,组建起土鸡养殖合作社;回引村民李雄伟,流转土地2公顷,建起红心蜜柚园。
这一连串的数字既列出了成绩,也书写了王良臣付出的艰辛。他的付出,他的委屈换来了利民村一天天的变化。“利民村2017年底率先脱贫不成问题!”王良臣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
(沈永良 本报记者 杨永忠)
新闻推荐
王红英平昌:上半年招商引资超百亿本报讯(实习记者王红英)平昌县主动出击,全县招商引资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态势。今年上半年,平昌全县在谈项目28个,总投资161.14亿元;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103.39...
平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