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对于一个想要汲取知识增长见识的人来说读书显然不是阅

华西都市报 2016-02-28 18:42 大字

对于一个想要汲取知识、增长见识的人来说,读书显然不是“阅读”的唯一。看一部高质量的影片,其所带来的精神操练、灵魂解放,跟读一本好书的价值,是相当的。

本期“读影记”推荐两部影片:一是外国人用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他们所认识的中国,尤其是中国的过去与现在的内在联系;二是带领我们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西南大巴山村庄,观看10多年前日常的山乡民居生活细节。外和内,静和动,不同的角度,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自我。

《中国故事》

英国历史学家发掘中国人忽略的中国故事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站在洛阳闹市一家书画店里,面对一幅行云流水的中国书法,解析杜牧的诗。在金华古村落小巷,伍德又讲述李清照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她如何流落到金华……

在这套6集纪录片中,伍德开启了一次中华历史之旅,试图了解过去4000多年中国的独特性和中国的智慧是如何造就的。用语生动、幽默,信息量很足,表达通透。

有些知识,甚至是中国人容易忽略的。比如很多人知道宋代科学家沈括,但对宋代另一位科学家苏颂却了解较少。爱丁堡大学天文系安迪·劳伦斯教授评价:“这部纪录片非常有意思,像是跟着主持人在中国旅行,我对第三集中提到的宋代科学家苏颂很感兴趣,很想去看看他发明的水运仪象台。”

《山里的日子》

记录大画家罗中立的大巴山乡居生活

大画家罗中立,曾经差不多年年都会从重庆回到大巴山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四川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每次回去,他都要到村中一家农户邓友仁家住上一阵,目睹、观察、参与邓友仁家里的变化。

跟乡亲唠唠家常,感受大巴山的乡居生活。多年前,身为重庆知青的罗中立,曾经在那个村庄住过。他的经典名作《父亲》就在那里产生。画中父亲的原型,是邓友仁的爷爷。虽然爷爷去世多年,但罗中立与邓家的联系,却多年保持下来了。

《山里的日子》分为“冬闲”、“回乡”、“嫁女”、“农忙”、“收获”5个小集,真实记录了1998年秋至1999年夏天,罗中立多次返回大巴山邓友仁家中的生活细节。片子中的很多乡情乡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新闻推荐

痴迷发明 乡村老师成了“土专家”

一个乡村语文老师,却酷爱科学发明。一个中年人,却创造发明了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平昌县岳家小学的吴文兴身上充满了秘密。他是一名语文老师,学生的文章遍布报刊杂志。他是一名科学老师,创造发...

平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