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增70名院士4位来自四川

天府早报 2015-12-08 14:41 大字

中国工程院网站昨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其中两位都是巴中人

昨日,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新增70名院士,其中有4位来自四川。他们分别是:15岁考上大学的材料领域权威专家巴中人韩杰才,同样来自巴中的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被称为中国3D打印带头人的泸州人王华明,四川高校唯一当选的院士、川大化工学院教授王玉忠。

王玉忠

山东威海人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

王玉忠是此次四川高校唯一当选的院士。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的王玉忠很低调,他说他只是众多科技工作者的一员,院士只是一种学术荣誉,不想因此改变日常的生活。

在实验室干活是一种乐趣

今年54岁的王玉忠,20多年来的生活千篇一路。只要在成都,每天早上5点钟必定会起床去实验室工作,每天晚上11点,他会赶在川大东门关门前依依不舍地离开实验室。他说他的爱好被工作所掩盖了,几乎从未进过电影院,也很少有锻炼的机会。“我觉得跟学生在一起,在实验室里干活就是一种乐趣!”

1994年,王玉忠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在四川大学晋升教授,1997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当时只有36岁。王玉忠主持过国家863、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和部省级计划项目约40项,并承担完成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委托的重要项目。

科研有突破,育人有成就。每年,王玉忠会带几名硕士和博士,他对学生的要求极其严格,不过学生在学术方面会很自由。“我认为,所有的学生做学术之前要学会做人!”

此前,川大已有7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是:朱清时、刘应明、侯朝焕、赵尔宓、魏于全、李安民、冯小明;7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涂铭旌、高洁、林祥棣、谢和平、周寿桓、张兴栋、石碧。

至此,川大两院院士人数已经达到15个。

吴伟仁

四川巴中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吴伟仁,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现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曾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终身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他当了一年半的生产队长

巴中市平昌县得胜镇独柏村,是大巴山深处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村庄。“吴伟仁是我小学、初中的同班同学,还是学习委员哦。”平昌人陈武德说。

吴伟仁在独柏村度过了少年时光,命运在1975年发生转变。这一年,吴伟仁被推荐至中国科技大学读书。

他放下锄头,卸下干了一年半的生产队长职务,告别父老乡亲,沿着那条弯弯曲曲的村道,走出大山,追逐自己的飞天梦想。

从一介书生到“生产队长”,再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40年光阴荏苒,当年的翩翩少年,逐步成长为我国航天科技的领头羊。

独柏村村民吴大林说,自己最佩服的就是吴伟仁的那股子钻劲。上完高中,吴伟仁回到了老家。刚刚放下书本的他就被村民举荐,担任独柏村4组的生产队长。吴大林介绍,生产队里要建一个养猪场,吴伟仁跑前跑后,砖石、木料都准备好了,独缺钉子。

当时,钉子属特供商品,镇上没有卖,怎么办呢?

吴伟仁决定到40公里外的县城去买。吴大林记得,那天下着小雨,路很滑,吴伟仁一早出门,8个多小时后到达县城,挨家挨户地问,费尽周折最终才买到钉子,但回到家时已是深夜。

王华明

四川泸州人“中国3D打印带头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

王华明曾参与制造运-20、C-919等大飞机,歼-15、歼-31等新型战斗机钛合金部件,有 “中国3D打印带头人”的称号。

感谢母校西华大学的培养

王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当选,感谢母校西华大学的培养,为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他回忆起和老师们去湖北二汽实习一个多月的日子,仍觉历历在目:实习床铺不够,老师就和学生一起睡桌上,同吃同住,同甘共苦,“我导师的学识和人品都是一流的。”王华明校友从这次经历中体会到。

毕业以后,他一路北上,从西安交通大学铸造专业的研究生读到中国矿业大学的博士生,再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深造为博士后,1992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赴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工作,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任教。

回望自己20多年教学科研经历,王华明说:“这是一段美好难忘、真正自由的学术研究岁月!”

在北航的激光材料制备与成型实验室中,王华明和他的学生们,确定了多功能特种耐磨涂层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方向。同时,一位学生还独立提出了Cr3Si的结构图,这让他很欣喜,经过研究制造,他们共同提出了多元过渡金属硅化物多功能特种耐磨涂层的新方向。

关于科研创新,王华明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一是选题一定要是学科前沿,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是同学们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方向;三是要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采取有根据的怀疑;四是要学会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和交叉思考。

韩杰才

四川巴中人材料科学与工程权威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近年来,韩杰才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863高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余项。获第13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2年),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

15岁农家孩子考上大学

在巴中恩阳区明阳乡龚家梁村,有一个特别老旧的房子。韩杰才就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光。

“他们家里有3个孩子,韩杰才为老大。”村民王代英介绍,韩杰才的家境普通。“刻苦学习”是韩杰才留给许多村民的印象。“个子不高,却有一股学习的钻劲。”邻居马万年说,1981年,15岁的韩杰才考上了哈尔滨科技大学。“那一天,我亲眼看到他小小身板背着一床棉絮、一个包裹,前往哈尔滨读书。”而这,也是韩杰才第一次走出巴中。考上大学的那个暑假,亲朋好友上门祝贺时,韩杰才还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饭桌上,他爷爷说,这娃从来没有到哪里去耍过,学习就是他的全部。”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公开事迹材料显示,1998年10月,韩杰才由中国科协推荐赴英国诺丁汉大学与当地院士开展合作研究。正当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时候,欧洲某地局部战争爆发,韩杰才更加强烈地感到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科技实力的支撑,他毫不犹豫地带着科研资料和成果提前回国,受任为哈工大航天院院长,从事复合材料研究。

接到重大科研任务时,韩杰才往往没有任何节假日,经常几天、甚至一周连续伏案工作,长期坐在椅子上,以至累得腰酸背疼,落下不能久坐的毛病。

新闻推荐

带着泥土气息翻山铰子走向世界

一拨艺人吹奏唢呐,另一拨艺人挥动手中的小铜锣(当地俗称“铰子”),不时放长或收短铰子上所系的绳子,上身前俯后仰,两肩自然摆动,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翻来覆去地击打,合着节拍起舞。3月21日,在平昌县乡村...

平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