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新:用文字记录大时代

资阳日报 2015-01-16 22:32 大字

资阳市青年作家陈新。陈新与著名作家、《让子弹飞》原著者马识途合影。【陈新简介】

陈新,青年实力作家、编剧,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简阳市文化馆职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杂志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散文《江凡》入选北师大出版社全国小学《语文》教材。

其国家重大题材报告文学作品《深海蛟龙》《嫦娥揽月》均被《北京文学》头条刊发,引起巨大反响。其中《深海蛟龙》被中国作协翻译成五种文字出版,并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 本报记者 范宇 

近年来,陈新因报告文学等体裁的文学创作,在资阳,乃至全省、全国深有影响,但在对陈新进行此次采访前,记者并没有见过他本人,只是不断听说他取得的各类重大成绩。当陈新将他的几张生活照先行通过QQ传给记者时,记者才有了直观的印象:人略微显胖,带着一副框架眼镜,正是一派学者的模样。就是这样一名充满文化气息的青年作家,用重磅炸弹式的报告文学记录着大时代下中国在某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与成就。

那么,陈新为何会在继《深海蛟龙》后,又一头扎进《嫦娥揽月》的采写中去呢?这又在中国报告文学领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的创作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陈新的世界。

A

儿时的月亮情结

上九天揽月的向往与冲动

因喜欢“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磅礴气势,陈新采写了《探海蛟龙》,而采写《嫦娥揽月》则更多的是出于儿时的月亮情结。

陈新的童年是在对月亮的无数想象中度过的,可以这样说,嫦娥的故事妆点了他最初的岁月。他想象着月桂之香弥漫,嫦娥在蟾宫曼舞的场景。美好而凄婉的神话故事,启蒙了他敏锐的智慧,以及同情心、正义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以至于后来,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心里都无法割舍在贫瘠土地上珍藏着富庶亲情和妖娆神话的月亮情结。在他的心里,这样的滋味就如同拙陋粗朴的苦瓜,初尝苦涩,而后却有丝丝回甜。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全国人民期盼的目光中,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随着发射的成功,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而与此同时,尤其是四川平昌县得胜镇,人们的欢呼更是声如雷动。这里的人为什么如此欢欣鼓舞呢?原来除了对月亮的情结之外,还因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正是生于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

对大时代重大题材具有高度敏锐嗅觉的陈新,留意到了媒体关于此番场景的报道。心中同样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深厚月亮情结的陈新,怦然心动,立马觉得应该用文字为祖国取得如此的重大成就做点什么。

陈新认为,对“嫦娥”的关心,也就是对“可上九天揽月”的关心。于是他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终于联系采访起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及其家人来。从此,他开始了4年多漫长而艰辛的采写之旅。

B

两部重磅报告文学

返璞归真的思考与探索

“从生产队长到中国探月总设计师,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传奇,充满故事;亦如中国探月工程科技一样,从零起步,快速成长,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本文以精彩的文字向您展示‘九天揽月\’的古老梦想如何变为现实,展现了我国探月工程激动人心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北京文学》为陈新的国家重大题材力作《嫦娥揽月》的头条推荐语。

这一点也不为过,通过《深海蛟龙》《嫦娥揽月》两部重磅报告文学,陈新无疑已跻身于国内重大题材报告文学实力作家的行列。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在报告文学领域的不断思考与探索密不可分。

陈新认为:严格而言,人类文学史,起源于报告文学。比如《荷马史诗》《诗经》。而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实也是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里面的人物、事件,皆是有史可考,自然也可归到报告文学的范畴中来。《西游记》则是将部分人物拟物、拟妖而写,但这也随着唐僧原型得到考证而可归为报告文学。《红楼梦》是家族传,则更没有理由说这不是报告文学。

上世纪报告文学开始在中国兴盛,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徐迟于1978年推出的影响深远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然而在陈新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报告文学兴盛的背后,也涌现出不少毛病。他认为,越来越多的报告文学因其功利性、口号性、口水性的奢靡夸大,呈现给读者的往往是衣袂飘飘的绚丽华彩,或尚不能己信的溢美褒扬,又或索然无趣一览无余的口水话。

这引起了陈新的思考。陈新坚定地认为,报告文学应该返璞归真,规避功利性、口号性、溢美性、口水性等不负责任的写法;只有返璞归真,采写出来的文字才有可能成为一部好的报告文学。他列举了杨晓升出版的报告文学《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从采访到完稿、出版,历时15年之久,真正返璞归真地反映了作者至高的社会责任感,至柔的人文关怀,至切的悲忧意识,至臻的文字张力,以及作品对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族、家庭强有力的影响力。

当然,陈新的《深海蛟龙》与《嫦娥揽月》也正是如此思考的成功探索。

C

中学时代崭露头角

创作背后的故事与启示

陈新从小便酷爱读书,而且是什么书都喜欢涉猎。那时家贫,无钱买书,他便向同学借书看。有一次他向同学借书,并约定第二天必须归还。为了兑现承诺,他放学后一边放牛,一边看书,不仅如期归还了借书,也充分地汲取了书中的养分。

据陈新回忆,他踏上写作之路的初衷并不高尚,甚至非常功利。念初中那会,陈新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贫困,并没有闲钱给他买书,于是他萌生了自己挣钱买书看的念头。做什么能挣钱呢?这时他突然想到了自己作文写得还不错。

就这样,陈新踏上了写作之路。

最让陈新记忆犹新的是,他发表的第一件作品是一首诗,拿了3元钱的稿费。拿到这笔钱时,他高兴坏了,因为至少可以买上6本当时很流行的“五角丛书”。

直到今天,读书仍是陈新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读书对于他的写作而言,影响深远。他认为,读书应该博而杂,不要囿于自己所专注的范畴,应该将特别爱读的类型书当成一棵大树的主干,而枝丫则是博而杂的部分。而写作,同样如此,在天赋与才气的基础上,一定要多读多写多观察,让一部作品既有灵魂式的主干,也有点缀式的枝丫,则能创作出让自己无悔、让读者满意、让时代记住的作品来。

新闻推荐

达川警方发起倡议 19日下午,达川区公安分局为“1·31”命案受害者遗孤发起帮扶救助倡议后,收到首笔帮扶资金18190元。

“黎传(化名)兄弟的母亲生前下肢瘫痪长达7年,家中早就因此债台高筑。然而,在今年1月31日的晚上,更为残酷的厄运再次无情地降临在这个残缺的家庭,兄弟俩的父亲黎心(化名)被嫌疑人残害,造成19岁的黎传和他12...

平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昌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