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工厂里50个重要技术岗位为何没有一个本地人

四川日报 2014-08-29 12:21 大字

 平昌县发展的新产业急需技工,而这个农业大县的多数劳动者却无一技之长   在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50位负责“关(键)重(要)工序”的技术工人集体被戏称为“老外”——都不是公司所在的巴中市平昌县人。

“本地技工招不到啊!”企管部主任梁波有些无奈。

近年来,平昌县积极引入机械制造、清洁能源等“高大上”产业,但这个传统农业大县的技术工人储备几乎是空白。“新产业发展急需技工,而大多数劳动者却无一技之长。”该县就业局今年的内部文件《就业促进工作现状及对策》(简称《现状》)称。

技工“零储备”遭遇技术人才需求,该如何解决?

□本报记者 熊筱伟

“技工荒”普遍一个园区缺1200人

作为“老外”一员,负责调试新下线摩托车的杨涛,如今也带了两个本地“徒弟”。“跟我之前,连摩托车都没摸过!”这位重庆合川人笑言,要出师,俩徒弟还得再学几年。

不过,企业发展可等不了几年。其新生产线很快将投入使用,技工缺口在100人以上。“本地招不到,只有到外地挖人。”梁波坦言,从总经理到部门领导都亲自出马,动用各种关系在重庆挖墙脚,解燃眉之急。

8月13日到14日,记者先后走访该县产业园内渝翔机械、双喜制衣等5家企业,它们均存在“技工荒”问题,“连个维修、调试生产线的人都找不到!”平昌沃德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陈先弟坦言,因生产线故障,企业目前最长停工达2天——如果有资深技工,一下午就可找到并解决问题。

平昌县就业局就业指导股股长张中介绍,年初对园区部分规上企业摸底,用工缺口约2700人,其中技工缺口约1200人,“产业园企业陆续达产后,(缺口)会更大”。

本地没储备外地技工难招来

为何会出现“技工荒”?“在重庆贴个告示,招1个摩托车零件技工,第二天能来50个合格的;而在平昌,50天等不来一个——没得(产业)基础,之前就没人会的嘛!”四川渝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张国才一语中的。

和许多传统农业大县一样,在平昌县的劳动力“蓄水池”内,几乎没有技工这一类。2005年该县第二产业只占GDP总量的18.7%。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股负责人表示,此前仅有白酒酿造、农产品加工等少量工业,“怎么会有很多技工?”

技工“零存量”,面对的是急速增长的工业需求——平昌提出工业强县,近年引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产业,启动星光等3大工业园建设,第二产业GDP占比从18.7%跃升至52.9%。

从外地招人,能否解决本地“技工荒”?“外地来的不够稳定,原因很简单——待遇会比大城市低几百到一千元。”双喜信德制衣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唐宏直言,当地原料、制成品物流成本高,核心优势在于廉价人力资源,“如果和大城市工资一样,工厂也没必要设在平昌。”

技工可培训政府补贴职业院校齐跟进

张中认为,解决技工来源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本地人,“从长期来说,各产业形成集群后,最终能聚集起足够的、在各厂间自由流动的本地技工群体。”

在起步期,该如何救急?平昌县的做法是,由政府分担企业培训成本。该县就业局副局长潘红卫介绍,企业可申请成立培训中心训练新员工,政府根据其岗位类型、技术难度等给予企业一个人几百至上千元补贴。

但张国才坦言,培训出一位合格车工,耗时4个月以上,补助金不能覆盖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只能“以工代训”,“缺乏系统讲解、直接上手操作,效果还是不如脱产集训。”

依托职业院校开展针对性培训,可规模化培养技工。潘红卫介绍,平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建设滞后,县域内学校尚未开设摩托组装等产业紧缺专业。他建议,可整合人社、教育、扶贫、农业等分散的专项培训资金,集中购买产业所需的培训服务。

学校的回应很积极。平昌通用职业技术学校负责人蒋吴梅表示,该校正添置培训设备和老师,开设针对园区企业的校企合作培训。

[对话县长 ]

劳动力增长后劲乏力

记者:对未来平昌县劳动力供给情况,您的判断是什么?

平昌县县长蒲开文:目前平昌县劳动力供给充足,但后劲乏力。我认为在10年后,平昌县劳动力供给能力会逐渐减弱——新生代劳动力回乡的不多、存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自然减少的客观现象,同时在外居家落户的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等等,都是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近期内平昌并不准备大规模引入企业?

蒲开文:也可以这么说。我县处于主业发展转型的初级阶段,还容纳、化解不了本地50万之多的劳动力大军,因此,平昌将继续以劳务输出为主。当然,我县也将加快创业型城市建设步伐,通过“青年创业计划”和域外务工人员“回引工程”,积极推动劳动力就近就业。

[专家点评 ]

解决“技工荒”有两招

□省社科院城镇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张鸣鸣

企业用工的结构性缺口,即“技工荒”现象,在县域经济中普遍存在。传统农业县,在向工业县转型过程中技工需求猛增,而当地劳动力大多没有相关技能经验。

解决路径之一,吸引回流人员。像平昌这样的劳务输出大县,有大量本籍技工在外就业,是潜在人才“蓄水池”。

解决路径之二,发展职业教育。农村目前对职业教育需求很大,县城就近满足这一需求,培养的学生正是县域经济紧缺的技工资源。政府应通过补贴等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在县城落户,根据县域经济特点,有针对性提供职教培训。

[互动台 ]

破解“招工难”网友有话说

昨日,本报刊出《19个百万人口大县 15个今年喊“招工难”》一文后,网友们也纷纷在四川在线“天府问计”平台参与互动。

网友“坎巽璺”:热门行业不怕没人,冷门行业找不到人,这背后其实是工资高低、工作时间长短问题。劳动密集型企业用人不妨参照江苏“小微企业模式”——江阴市的很多小纺织厂,将机械设备低价卖给当地农民,形成一个个家庭式的“小微企业”,当公司接到大单时,分给他们做。企业少养工人、老百姓在家赚钱、政府增加税收,实现三赢,怎么不好?

“一路朝圣到天边”:好多企业招工都只招40岁以下的,50岁以上的找工作就更难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完全可以多招“4050”工人,解决中年人就业问题。

新闻推荐

改革引领:四川媒体融合全面提速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观察(一)□本报记者朱雪黎不久前,一幅名为《达成协议35项!一图详解王东明书记欧洲三国行》的热图引爆网络。“轻松易读、一目了然”,网站、微博、微信上,四川网友纷纷转发点赞。...

平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