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000人爱心 助推村卫生室标准化

四川日报 2013-12-10 14:41 大字

村级医疗建设缺钱咋办?巴中探索社会捐赠支持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 石小宏)从今年8月开始,巴中市平昌县坦溪镇中坝村村医董志勇就在修葺一新的村卫生室为村民们看病了。当了30多年村医生,董志勇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拥有这样好的卫生室。

中坝村的新卫生室来自一场爱心汇聚的捐赠活动。去年起,巴中市为进一步破解村卫生室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把争取社会资金与加大政府投入同步进行,通过当地卫生部门、乡镇卫生院、村“两委”等的呼吁和联络,采用褒奖、冠名等多种方式,吸引各方名士能人捐赠。截至今年10月,已有8000多名爱心人士解囊相助,累计收到捐助资金780多万元,大大推进了巴中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

中坝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来源,要想改变村卫生室的面貌,仅靠国家有限的专项资金明显不足。今年初,中坝村创新思维,以“村两委”名义向村里在外创业成功和在外务工人员发出求助函35份,对村卫生室建设规划方案及筹资情况作了详细说明,希望他们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求助函发出后,在外务工的村民们纷纷自愿捐款,几个月时间村里就收到了近8万元的捐赠,加上各级政府和村里的资金,总投资15万元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顺利完工。

记者走入中坝村新卫生室看到,这是一个有110平方米的房子,屋里分成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规划接种室、医生值班室和厨房,还有打印机和电脑。而以前的村卫生室只有一间房子,村民来看病,就诊、打针、输液、拿药都在一起,既可能造成交叉感染,也不利于药品的保管,更不用说健康教育和接种了。对比过去,董志勇分外感叹:“现在卫生室太巴适了,无论房间的布局、功能的划分,还是设备的配置,一点也不逊色于山外的卫生室。”

距离中坝村百里之外的巴中市恩阳区金鸭村,如今也有了崭新的卫生室。村医生杨毅告诉记者,村里也是向在外务工的乡亲发了信,收到不少捐赠。其中,在外务工的洪发汝一次就捐了3万元。这些钱与政府配套的资金加在一起,才有了今天这个不一样的卫生室。

提起新卫生室,村民杨吉荣格外高兴:“以前看病都是在村医生家里,就那么一间小小的房子,很不方便。现在输液有专门的屋子,还有床可以躺着,放心多了。”

新闻推荐

红军石刻标语园开园

4月26日,平昌县打造的红军石刻标语园吸引了众多游客。该园于4月25日开园,收录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标语1200余幅,并通过实景微缩、场景还原、山体...

平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