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带着泥土气息翻山铰子走向世界

四川日报 2013-04-18 16:17 大字

一拨艺人吹奏唢呐,另一拨艺人挥动手中的小铜锣(当地俗称“铰子”),不时放长或收短铰子上所系的绳子,上身前俯后仰,两肩自然摆动,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翻来覆去地击打,合着节拍起舞。3月21日,在平昌县乡村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由当地民间艺人表演的“翻山铰子”舞,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翻山铰子,一种欢快喜庆的民间打击乐舞蹈,这种舞蹈在大巴山一带非常流行,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关于翻山铰子的由来,还有一段美丽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平昌县西兴、龙岗乡一带要是谁家娶媳妇或是嫁女儿,总会请乡里的铰子艺人到家里热闹助兴。迎亲送亲时,铰子艺人还要领头开路,由于这一带山高水长,艺人须翻山越岭沿途击铰而舞,所以称之为翻山铰子。后来,这也成为当地村民婚嫁时必不可少的乡俗,有了“离了和尚不念经,离了铰子不送亲”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翻山铰子也由双人表演发展到三人和多人表演,在表演形式上也从先前在平地上表演的“平地铰子”,演变出了在方桌和长凳上表演的“高台铰子”。

带着泥土气息的翻山铰子,从民间走向了正式舞台,走向了世界。2005年,翻山铰子获得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暨民间艺术展演金奖;2007年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中的表演奖;2008年7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歌舞类),同年获首届全国农民文艺会演银奖。2010年8月18日,上海世博会“四川活动周”文艺演出现场,锣鼓唢呐声中,一个个矫健的“铰子手”娴熟地挥动着双铰,动作刚健粗犷又不乏柔美灵活,不时博得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阵阵喝彩。

李羚 本报记者 尹勇 整理

新闻推荐

问出水平 答出承诺

巴中首次进行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本报讯(记者尹勇)“下面我们就饮水安全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向市政府及政府相关负责人展开询问,回答发言不超过5分钟,补充回答不超过3分钟。”一边坐着市人大常委会...

平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