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昌以警民亲活动为契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午大雨

四川日报 2012-07-10 18:23 大字

平昌以“警民亲”活动为契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7月3日中午,大雨倾盆。巴中市平昌县元石镇村村民郑华(化名)在侄儿的搀扶下,忐忑地走进了县法律援助中心。

几个月前,在河北一铁矿场打工的郑华被机器所伤,导致左眼失明,右眼严重受损。在河北当地医院接受了第一次手术后,郑华回到了平昌。正当郑华准备做第二次手术时,用工方却拒绝支付后续费用。

“我们一定帮你维权到底。”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何彬彬的热情让郑华得到安慰。

这样的热情在平昌县政法系统并不少见。护民利、保民安、促民和,平昌县这个有着107万人口、正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山区农业大县,以开展“警民亲”活动为契机和载体,诠释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本报记者 龙腾飞

【护民利】

分文不出 农民工也可获法律援助

今年4月18日,县法律援助中心收到一封从江苏寄来的求助信,平昌籍农民工杨周在信中称,2011年,他带领平昌籍农民工100余人、其他地方农民工200余人在江苏盐城、淮安建筑工地务工,建筑企业共欠付农民工工资700余万元。“开发商对工地停水停电,工人只能用石块架锅煮饭,夜晚点蜡烛取光,请求平昌县人民政府为我们进行法律援助。”

4月19日,何彬彬和一名女同事奔赴江苏,抵达杨周等农民工所在的工地时,已是凌晨4点。见两人已是饥肠辘辘,杨周的老婆连忙为她们煮了两碗热腾腾的面。“这石灶上端出的两碗面,让我感到了身上的责任沉甸甸的,下决心一定要帮他们讨回欠款。”何彬彬说。

两次奔赴江苏,20余天与农民工同吃同住,经过与开发商、承建公司、当地政府部门多次反复协调,目前何彬彬已为农民工讨回工资300多万元。“虽然进入了诉讼程序,但我并不轻松,一定要把农民工的工钱全部讨回来。”

心系民情,维护民利,能援则援,应援尽援,这是劳务输出大县平昌在“警民亲”活动中的重要实践。如今,平昌农民工通过一个电话、一份传真、一纸公函,不花一分钱便可获得法律援助。

据了解,自开展“警民亲”活动以来,该县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受法律咨询8200余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50余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090万元。

【保民安】

精编“网格”管控与服务有机结合

5名民警,担负着维护辖区5万居民平安的职责,在平昌县驷马派出所,“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所长张元忠向记者介绍了该所的“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

因警力有限、辖区人口多,5名基层民警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逐项采集人口、地理、出租房屋、商铺分布等各类信息,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社会管理数据化系统。根据山区特有的地理特征、人口居住和分布情况,这个系统不但包括了辖区每位居民的住宅位置,还附有住宅户型图和实景照片。“这样一来,一旦居民家中有案件等突发状况发生,警方可第一时间通过该平台到点到户掌握案发地具体情况,以实现快速出警、精准抓捕。”张元忠说。

今年年初,就是利用这一数据化平台,该所协助外地警方抓获了两个流窜到该辖区务工的在逃人员。

通过将警综平台、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相互补充,驷马派出所这套“以网管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分层分类管理模式,实现了 “管控”与“服务”的有机结合。目前,这套系统正在平昌全县推广。

【促民和】

奉献真情 不拘形式便民利民

6月25日至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警营开放日”活动在平昌县公安局开展,50多名群众深入交警大队、户政大厅、巡特警大队、派出所等警务点,以“我是一名警察”的身份随警车、伴民警,直面接处警、治安巡逻、调解纠纷等日常警务工作,亲身体验民警的艰辛。

“公安民警在危难之际显英雄本色,在琐事之中奉献真情。”一名平昌网友在参加“我当一天警察”活动后如是留言。

“警民亲”活动开展一年来,平昌县政法机关通过创新开展 “警营开放日”、“警民恳谈会”等活动,走基层、访民意,全县政法干警共走访群众10余万人次,邀请群众5万余人次参加互动活动,发放问卷调查2万余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余条。

“将群众的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 ‘风向标\’。”考虑到当地山区面积广,很多地区交通不便,平昌政法机关陆续推出了“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车管下乡”、“巡回审理”、“假日法庭”、“QQ调解”、“立案速调”等便民利民举措,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新闻推荐

头回住空调病房 村民很温暖

巴中“十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十件民生实事”6件超额完成4件足额完成本报讯(刘静记者尹勇)1月13日,深山寒风呜呜直响,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村民吴立秀因心脏不好,住进村卫生室。医生张廷科把输液瓶挂...

平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