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课堂开到田间地头 ——巴中市农技工作者精准帮扶助力村民增收
11月18日,在巴州区化成镇罗家河村赤芍产业园内,市农业局驻村农技员刘霞正指导村民为赤芍施肥,100多亩赤芍长势良好,即将迎来盛产期。“有驻村农技员的帮助,我们的产业发展有保障,大家伙信心更足了。”谈起驻村农技员,村民何东满是感激。
近年来,巴中市广大农技工作者长期奔波在田间地头和产业园,默默奉献在生产第一线,为专业合作社、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为产业“把脉会诊”“开药方”,用热血和汗水呵护农业产业发展,以技术扶贫、授人以渔,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精准发力 出实招谋实效
18日一大早,罗家河村罗成明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罗成明带领着村民们采收刚成熟的有机蔬菜,准备运往城里的果蔬超市。今年以来,十多户贫困户加入他的合作社,发展有机蔬菜、水果等种植,户均收入超过两万元。“以前也种过其他经济作物,但因缺乏技术,都以失败告终,现在有了驻村农技员,手把手教技术,还帮我们找销路,今年我们还将扩大规模。”罗成明告诉记者。
“我们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一对一’帮扶,提供相应技术资料和技术帮扶。”刘霞说。
通过不断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精准脱贫及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巴中市先后选派75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到贫困村开展技术扶贫工作。
“在此基础上,为解决贫困村部分驻村帮扶农技人员专业不对口、指导帮扶力量不足的问题,全市农业部门成立了106个农技专家服务团、415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参加服务人数达到2000余人,选派的农业综合技术服务团队到贫困村开展巡回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市农业局科教科负责人石晓琼介绍,推广先进技术、引进优质品种、提高产品产量、建立种植养殖基地、拓宽销售渠道……巴中市众多农技工作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平台引领 助推产业发展
农技人员不仅推广农业技术,更注重改良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助推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巴州区金碑乡繁荣村位置偏远,产业结构单一。2015年,农技员卢庆云开展帮扶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检测土壤、分析市场,确立了中药材、蔬菜、生态养殖三大主导产业。该村产业发展按照“种养循环、长短结合、产业经营、产村相融”的路子高端起步,一年时间,便实现贫困户脱贫销号,顺利退出贫困村。
为提升驻村农技人员的技术扶贫水平,巴中市集中分层级对选派的驻村农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各区县根据贫困村的主导产业,先后在贫困村开展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特色水果、生猪养殖、巴山土鸡等示范培训。
“2017年全市先后对一线农技人员开展示范培训1800多人次,内容涵盖扶贫方针政策、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技术、现代渔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石晓琼介绍,通过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更好地把农业新技术、新政策传授给农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贫困村产业种类较多、新技术瓶颈制约的实际,巴中市依托与西南大学、川农大、省农科院、省畜科院签订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对接省级农业专家团队,协调省玉米创新团队、省食用菌创新团队和绵阳市农科院作为技术扶贫的支撑平台,解决市、县综合技术服务团队和驻村技术人员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报记者张维)
新闻推荐
我是今夜燃烧的雪——献给我的故乡亦然一爱人,夜幕已经降临。像蕙风拂过三月,你的回眸拂过今夜,拂过桃花绽蕾梅瓣缤纷的过往...
巴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中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