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百姓受益使群众满意 ——市委政法委打造“百姓事马上办”平台

巴中日报 2017-09-26 08:08 大字

今年来,市委政法委树立群众的事情大于天的新理念,打造“百姓事马上办”平台,创初信初访办结率、息诉息访率、群众满意率三个新高,为创建“平安巴中、法治巴中”、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多方联动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针对排查梳理出的矛盾纠纷,市委政法委推行“四个当天办”,即当天排查、当天受理、当天交办、当天督查。

在推行“四个当天办”工作中,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侯中文带头办理疑难信访案,不仅按时办结,且息诉息访率达100%,当事人和责任单位双方满意。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也分工协作,多次以“民情工作日”、专题协调会等形式,指导和参与多起民生问题的协调和督办,推动“百姓事马上办”落地落实。

此外,市委维稳办、市综治办、市信访局等部门落实专人实时关注并主动收集群众通过本地网络论坛、微博、微信、报刊等渠道反映的合理诉求及意见建议,提到“百姓事马上办”平台,进行研判和交办。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专人接收和分流交办,细化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对办理情况和答复内容层层把关,确保办理质量,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反馈。

今年来,市、区县120多个办理单位承办的670多起民生信访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项项依法依规落实兑现,经测评,群众满意率达95.6%。

创新举措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为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由维稳、综治、信访、报社、广播电台等多个单位分头收集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信箱、网络、新闻栏目等渠道反映的重点民生问题,实现收集民情全覆盖。

针对各单位收集提交的民生问题,经分析研判后以即办件、限时件、承诺件三种类型予以交办。即办件为急需解决或能够马上办理解决的民生问题,要求在解决当日迅速解决答复;限时件为一般具备调处条件的问题,要求自交办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结并答复;承诺件为需要一定处理周期或列入计划分步解决的民生问题,要求自交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答复当前处理情况、下步处理计划和办结承诺时限,并跟踪调处,反馈办理结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办理机制。

“今年来90%以上的交办件都能按时反馈,办理结果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负责“百姓事马上办”平台的工作人员介绍。

建好机制提升民生问题办理质量

今年来,全市有40多件重点疑难民生问题,通过启动协调督办机制,依法依规落实兑现,受到当事人、责任单位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市综治办和市信访局每月联合印发《民生问题专报》内刊,对一月民生问题的内容类别、问题来源及区县、市级各单位承办情况进行通报,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报送市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督促整改落实,确保法律、政策、感情三个不欠账。

此外,市委政法委积极配合市委、市纪委、市政府目督办,对各区县和市级各单位承办的民生问题进行量化考核。对民生问题办理不及时、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区县和市级单位予以通报督促整改;对因办理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承办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市委、市政府对交办事项久拖不办或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视情予以通报批评,并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避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或重答复轻办理等现象发生。(赵旭东 本报记者刘旭)

新闻推荐

坚持“五不结案”做到“四不欠账” 巴中市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上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细化信访工作细则,责任到属地、到单位、到岗位、到人头,明确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市委群工部(信访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求实创新,勇于担当,坚持“五不结案”,做...

巴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