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包村的葡萄熟了
葡萄丰收,村民满心欢喜
近日,巴中市高温持续不退,而在距巴城20多公里外的恩阳区青木镇花包村,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花包村1200余亩的土地上,梯次成熟的葡萄和即将成熟的不知火,成了村民夏季增收的好来源。
镜头一:葡萄熟了采摘忙
“葡萄要挑熟的剪,要长得均匀的。”8月3日上午9点过,气温正逐渐上升,葡萄园里,今年53岁的张珍华和同事正抓紧时间把上午最后一单80斤葡萄采摘完。“订单多,天气热,我们早上5点就来葡萄园忙活。”
张珍华是花包村一社村民,因丈夫打工受伤,不能外出务工。从2014年秋天栽葡萄苗开始,她就在葡萄园务工。家里3亩多的土地也流转给了葡萄专业合作社,每亩土地流转费每年600元。
游客现摘现买,体验采摘乐趣
“一天工作8小时,每天60块,一个月差不多工作25天。”张珍华乐呵呵地算着账。葡萄园里一年到头都有活忙,每个月1500元工资,流转土地每年有2000元的收入,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这些都让张珍华感到满足。
把葡萄剪下装在背篓里,背到农村电商销售点,张珍华和其他村民开始打包装箱,动作干净利落。
“这两天比较忙,1个人1天要采摘装箱1000多斤葡萄。”张珍华边打包边说,额头沁出了汗水。
“随着葡萄慢慢成熟,除了固定的50多个人之外,还要增加务工村民。现在只启用了一个打包销售点,再过几天就有4个销售点一起运作。高峰期一个点位一天可以销售十几万元。”据在合作社里负责职工管理的唐兴国介绍。
镜头二:葡萄树下指导忙
今年36岁的张振聪是云南楚雄县人,2014年来到恩阳,在葡萄合作社里担任技术指导。
“到恩阳后,我们考察了好几个点位。当时花包村的很多土地都是撂荒的,但我一见到这片土地就认定这里可以种出好葡萄。”在高标准覆膜葡萄架下,张振聪指着已经整治过的土地说,这里的土壤没有污染、富硒,水也是过滤了的,种出的葡萄与别处的不一样。这里的葡萄价格最低的一个品种是“巨玫瑰”,卖到20元一斤。
12种葡萄、600余亩葡萄地,近600亩不知火,还有李子、西瓜,整土栽苗、修枝打叉、施肥浇水、疏果采摘……张振聪都要进行指导。
种惯了水稻、红苕、玉米的村民,打理技术含量高的葡萄,难度可想而知。“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中老年人,接收知识比较慢,还容易忘记。”张振聪说起曾经的困难,“现在好多了,工人们慢慢熟练、上手了。”
张振聪介绍,正常年份一亩葡萄园可以产葡萄2500斤。今年受高温天气影响,一亩地大概只产2000斤左右。今年合作社有400多亩葡萄可以收获,产量在40万斤以上。
??镜头三:葡萄熟了销售忙
作为返乡创业的省级劳模,郭明这两天的压力分外大。12种葡萄梯次成熟,订单纷至沓来,电话应接不暇。“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忙得不可开交。”
郭明是恩阳人,1996年他到云南省元谋市水果批发市场务工,很快掌握水果营销技巧,成为元谋水果销售市场的资深经纪人和营销骨干,也成了家乡农民工的“领头雁”。10多年来,他先后组织家乡富余劳动力400余人从事水果销售和种植,年劳务收入近2000万元。
经过招商引资,2014年郭明返乡创业,在恩阳区青木镇建起千亩葡萄和不知火种植基地。
说起2014年创业之初,郭明仍感慨万千。2014年春准备回乡创业,夏季3个月上门入户对接流转土地,秋季3个月改土,12月栽种,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出一点差错。“流转土地的时候心急呀,要在9月份之前把土地流转的事项处理好,不然等村民种上庄稼,葡萄也种不成了,还要多付了一年的土地流转资金。”
如今,花包村将葡萄统一打包销售,先后办起了葡萄采摘活动和交友相亲会,让葡萄产业在打开知名度的同时,也带活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郭明是花包村葡萄产业合作社最大的股东,也是法人代表。郭明和其他股东已经在葡萄园合作社投资了3600多万元,在采摘为主、试水电商、市场销售等多元化销售模式下,花包村的葡萄已经不愁销路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在合作社有职工50多人,优先雇用贫困户,其次是本村村民,之后是周边村民。流转土地、园区务工、土地入股等方式,在带动花包、鹿台等村300多户村民发展水果产业的同时,也助力了花包村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本报记者 李云良/文 张敬伟/图)
新闻推荐
沉下去贴着帮坚决打赢脱贫摘帽“百日攻坚”战 余先河出席全市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开展脱贫攻坚巡回帮扶动员会
(记者罗曼祯)8月1日,全市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开展脱贫攻坚巡回帮扶动员会召开,市委副书记余先河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希望巡回帮扶工作人员沉下去、贴着帮,坚决打赢脱贫摘帽“百日攻坚”战。余先河指出,脱贫攻...
巴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中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