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民夜校”成脱贫攻坚重要力量 巴州区科协大力开展科普阵地建设

四川科技报 2017-06-23 04:06 大字

[摘要]巴州区科协大力开展科普阵地建设

本报讯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科协充分发挥科协优势,与扶贫、科技、卫计、农业等多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项目支持,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到农民夜校授课并开展现场指导,确保农民夜校质量越来越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强,在全区脱贫攻坚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农民夜校中,巴州区科协广泛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培训电商经营,开展微信解疑、远程诊断,让农民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方便快捷,推动了农产品市场营销以及乡村旅游业发展,减少了产销成本。该区化成镇长滩河村养猪大户李大相,通过网上购销饲料,网上营销土猪,一年节约饲料成本近8.4万元,利润增加22万元。

同时全区各学(协)会、研究会等通力合作,形成了培训“五线谱”,开展了现代农业技术、法律、信息、文化、卫生、道德等多方面的培训活动,目前,已有9个学(协)会26名专家在农民夜校开展科普讲座。

区科协还结合各村特色,结合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信息,通过农民夜校对贫困户办专门小班,邀请技术熟练的农民工到贫困村夜校讲课。巴中曾口水果产业协会曾获国家和省级“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协会旗下公司的18名农民工人担任了8个村的农民夜校老师,他们现身说法,用自身经验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巴州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伦周告诉记者,在农民夜校建设中,除时事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文明新风、文化科技卫生等五大类教育培训外,科协还注重与当下身边脱贫、近期致富、短期奔康的例子结合;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地农民和产业业主相结合;脱贫攻坚与建设幸福美丽和谐家园相结合,不断放大夜校功能。目前,全区119所农民夜校已累计培训农民39500人,选树道德模范238人,培育致富能手395人,带动28678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农民夜校还针对脱贫户实际,根据本人意愿,量身定做教育培训课程,聘请高师一对一指导,解决当务之急。

化成镇长滩河村4社贫困户朱翠莲今年44岁,她希望能从事家政业,农民夜校专门请人对她开展了家政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指导,2016年她到巴中城内从事“月嫂”服务,月收入达5000多元,当年实现脱贫。随着技能的提高,2017年她已应聘到成都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月收入达到8000多元。白庙村张林荣到夜校学文明礼仪、烹饪技术后,依托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办起了农家乐,成为乡村旅游领军型能人,年收入达20多万元。清江镇巾字村依托巴州区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果蔬,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成为省级四好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农民夜校的多样化培训帮助这一个个曾经的贫困户脱贫奔康,而农民夜校也逐渐成为当地重要的科普基地,也是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本报记者 杨永忠)

新闻推荐

巴中市出台易地扶贫搬迁资料管理办法 “一户一档”资料保管年限为30年

(记者严波)近日,巴中市出台《巴中市易地扶贫搬迁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脱贫攻坚工作资料保存期给出了规定,大部分为30年,有的为永久。《办法》规定,巴中市易地扶贫搬迁档案主要分为...

巴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