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迟到34年的团聚 巴中“宝贝”终于回家

四川日报 2016-04-25 08:06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星 庞峰伟

紧张、喜悦的表情瞬间变成呜咽、泣不成声。4月24日早晨,熊红强走出成都火车站,见到“宝贝回家”志愿者的红色马甲,他喜极而泣,抱着志愿者和舅舅泣不成声。

熊红强是巴中人,34年前,年仅6岁时被人拐走。“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没断过回家的念头。”熊红强说。

如今,回家的大门终于向他打开。

奇迹

志愿者的坚持两万分之一希望成真

“宝贝回家”篷安志愿者“追逐梦想”是熊红强寻亲一对一服务的志愿者。今年1月25日,他接到了帮助熊红强寻亲的任务。“追逐梦想”和其他的志愿者从两万余条信息中,找到一个疑似熊红强的家人,并最终通过血样比对,确定熊红强就是巴中这户人家的孩子。

“追逐梦想”有着伤心的过去。2008年,他年仅6岁的孩子走失,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他内心十分煎熬,也认识了“宝贝回家”志愿者组织。万幸的是他的孩子后来找到了。曾经的经历让“追逐梦想”更能理解那些丢失孩子家庭的痛,因此他决心加入这个志愿者组织,并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追逐梦想”说,由于熊红强小时候被拐,再加上寻亲多年碰到不少曲折,甚至被骗过钱财,所以在回家这事上一直有戒心,担心被骗。为打消熊红强的顾虑,“追逐梦想”将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社保卡等等证件全部拍照给熊红强,最终让熊红强决定从千里之外的山东回到四川。

艰辛

迟到34年的团聚父子相拥而泣

当天14时许,巴中市八角楼街牡丹巷的一栋老房子前,熊红强终于见到了分别34年的父亲熊开金。“我回来了……”话还未说完,熊红强“扑通”一下跪了下去。面前的古稀老人早已哭成泪人,摸着儿子的脸和肩膀,慢慢把他扶起。“快进屋里坐。”“欢迎回家!”一旁的大姐、二姐同样喜极而泣。

父子相互搀扶着走进屋里,紧挨着坐在一起。“我一直想找到家人,可是时间越久,记忆越模糊。”被拐时,熊红强只有6岁,他只记得家乡在四川。在千里之外的山东,熊红强也试过“逃跑”。“当时刚到那边没几天,我自己跑过一次,但小孩子跑不远就被大人抱回去了。”熊红强说。

年复一年,性格淳朴的熊红强在养父母身边渐渐长大,并娶妻生子。“但是找家,我一直没忘。”这些年,熊红强曾多次寻找家人,但有限的记忆和仅有的一张童年照片,每次寻亲都石沉大海。

遗憾

熊红强被拐第二年母亲悲伤过度去世

熊红强已有了两个孩子,大的16岁,小的9岁。这次回家,他带着老婆孩子,就是希望父亲能了解他现在的生活状态。“你走失的当天,我连夜去寻你,一连几天几夜,都毫无踪影。”仔细端详着儿子,熊开金回想起34年前的那个下午,那种“伤心欲绝”的感觉依然清晰。

上世纪80年代,大巴山中交通十分不便,路难行,车难找。“我每天要寻200多里山路,无论风吹雨打,找遍了整个巴中地区。”只要听到有被拐孩子的消息,熊开金一早就会离家前往,常常凌晨两三点才回来。手写的寻子启事贴遍了大街小巷和乡野村落。

熊红强的母亲本来体弱多病,丢失孩子更让她身体每况愈下。“她妈在他被拐后第2年就去世了,我就想,我这辈子,只要能活着再见他一面就好。”熊开金说。

编后

坚持的力量

□付真卿

熊红强是幸运的,在离家34年后,终于找到回家的路。

每一个寻亲成功的故事背后,都必然是各种小概率事件的叠加组合,浩如烟海,万中取一。除了当事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那些志愿者默默的坚持。他们中有不少也是丢失孩子的感同身受者,共鸣让他们走到一起,彼此鼓励和信任。寻找亲人的希望就这样一个点一个点,一条线一条线的扩散开来。因为有了坚持,这样一个挣扎在不幸中的群体,互相慰藉抱团取暖;因为有了坚持,越来越多的“宝贝”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可以创造奇迹。

新闻推荐

巴中 46个贫困村小农水投资5800万元

本报讯(记者王成栋)5月10日以前,巴中市2016年度小农水扶贫项目全部开建,共投资5800万元,覆盖46个贫困村,预计8月底前可全部投入使用。巴中小农水扶贫项目计划整治山平塘217口、新建微水池157口,可在贫困...

巴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