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房换大房搬新家,真爽

四川日报 2015-11-26 09:04 大字

14平方米老房换60平方米新房

承诺

今年初,内江市在棚改工作中提出实现100%货币化安置的目标,并于7月率先在全省搭建起棚改居民购房服务平台,让棚改居民“出棚即可进楼”。截至11月19日,今年前期启动的6个棚改项目,已全部签订了棚改协议。

□本报记者 张啸

【现场】

11月19日下午2点,内江市中区新华路西二巷棚改居民王芬玉来到揽景苑小区,查看新家的装修进度。“这是厨房、这是卧室,小阳台是赠送的,从这里正好可以看到原来住的老房子。”王芬玉一边介绍,一边比划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棚改居民购房服务中心面积达1060平方米,入驻有1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4000多套房源可现场选购,棚改居民可享受政策咨询、对比算账、选购商品房、网签合同等“一站式”服务。

7月13日,新华路西二巷片区签订棚改协议。仅一周时间,王芬玉就通过内江市棚改居民购房服务平台选定了揽景苑小区一套面积60平方米的商品房。“14平方米的房子,最后拿到了31万补偿款。用26万全款买房,还有5万用来简单装修下。照现在的进度过年前就能入住,离签订棚改协议还不到半年,这么好的政策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王芬玉说,自己是原沱江动力厂职工,原来的老房子条件很差,3层楼的人共用1个卫生间,想洗澡都得烧好了水拎到厕所去洗。有了新房子,再也没有这些烦心事了。

【声音】

内江市中区新华路西二巷棚改居民王芬玉:

我10多年前厂子垮掉后就失业了,只剩下一间面积14平方米的老房子。今年7月13日,新华路西二巷片区棚改模拟签约的时候,老父亲早上6点就过去替我排队,还排在了第一个。现在好了,我通过棚改居民购房服务中心全款买了一套面积60平方米的商品房,等装修完过年前就能住了。赶上这么好的政策,真是做梦都没想到。

35平方米“新家”带来的感动

承诺

今年初,遂宁市将“为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群体新建60套周转房”列入全市21件民生实事之中,大英县和蓬溪县各自领下30套的建设任务,总共投入达343万元,将改善三个小学的教师住宿条件。目前,两个县的周转房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初将全部完工。

□欧欢 刘倩如 本报记者 袁敏

【现场】

“那栋黄白墙面,配着铝合金栏杆的新大楼,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师周转房。”11月19日,走进遂宁市三凤初级中学,顺着校长唐善果手指的方向,一栋4层高的小楼进入记者的视线,“尽管只有30套,却解决了学校教师住宿的大问题。”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遂宁市已争取资金1372万元,先后规划建设教师周转房343套,将解决全市近400名边远基层学校老师的住宿难题。

三凤初级中学距离县城55公里,唐校长介绍,这座“年龄”长达30多岁的学校,教师的住宿成了头等难题,学校连教师住宿都成问题,人才根本留不下来。“住宿条件不好,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2013年7月,由省级周转房专项资金和地方自筹投资的150万元,建起了四层小楼的周转房。尽管每套只有35平方米,但该有的一样不少,除去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外,房间内还进行了简单装修,安装有热水器、灶台,配备了床、衣柜、书桌等简单家具。用该校教师樊文珍的话说,“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樊文珍自2003年开始就在三凤初级中学任教,从在镇上租房到搬进“新家”,她成为学校周转房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回想起学校生活的改变,樊文珍有欣喜也有感动,“以往住的地方常常变动,条件也不好,找不到归属感,现在我和学校的同事真正算是一家人了。”“每天到学校都有新的发现,今天量了地基,明天开挖地槽,眼见着房子一天一个模样。”11月19日,在旌忠小学任教3年的年轻老师鞠欢告诉记者,新建的教师周转房共5层20个房间,今年9月开建,“到了明年,我们就能搬进新房了。”

【声音】

三凤初级中学老师樊文珍:

2003年,我来到三凤初级中学任教,当时学校条件并不好,教师住宿成了学校的老大难,也是压在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为了方便工作,我只有在学校2公里外租了间民房,每天要走上20分钟才能到校。2013年,我们如愿以偿地搬进了“新家”,虽然只有35平方米,但衣柜、书桌、床这些生活必备品都有,厕所和厨房都是分开的。前后对比,新家确实好多了,这让我真的很感动。

1600多户村民将在新房里过年

承诺

今年初,巴中经开区承诺建成安置还房30万平方米,截至10月底已全部完工。安置房春节前就可交付入住,1600多户村民将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过大年。

□本报记者 庞峰伟

【现场】

11月19日,记者来到巴中经济开发区的安置还房点:西锦社区。社区副主任曾礼召赶来,带记者参观社区。“西锦社区目前已建成1984套安置房,两年来先后入住1725户8725人。”曾礼召说,这里是经开区重要的拆迁还房片区,也是巴中的重点民生项目。2011年经开区建设伊始,就优先规划建设安置房,拿出最好的地段,请优秀的建筑商来建设。

走进社区,只见幼儿园、健身广场、图书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最惹眼的,还是整个社区的绿化,银杏、松柏、法国梧桐、冬青等植物仿佛让人置身公园内。

住进来的居民生活方不方便?在社区,记者遇见买菜归来的李永孝。他原是双井村五社人,此前一家人住的是有40多年房龄的土木房,一到下雨天,屋里潮湿一片,十分恼火。新房盖不起,只能东补西修一直熬着。孙子上学、乘车进城等也不方便。

如今,李永孝住进6栋201号的安置房里,新买了沙发、液晶电视、空调、冰箱等家具家电。他高兴地说,现在步行几分钟便可到大型农贸市场买菜,二楼还有一个超市,生活物品一应俱全。再往前走,新建了一所中学,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奔波。生了病也不怕,社区大门口东侧便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城也方便,紧邻社区有车站、公交站,每天不间断发车。这个安置房片区,就是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备的城市社区。

【声音】

巴州区兴文镇灰山村一组村民马永:

我今年6月住进了西锦社区115平方米的安置房。2013年,老家房子拆迁搞建设,政府给了过渡安置费。想不到,不到两年,我就拿到了安置房的钥匙。新房的水、电已通,小区所有设施齐全,装修后敞了三个月我们一家人便住了进来。

政府还为我们购买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生活困难的还办理了低保。今年初,妻子应聘到达芙妮工厂上班,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三次技能培训,希望年前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实行“三分法”百姓选到满意房

承诺

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棚改项目自去年10月启动旧房征收工作以来,泸州市成立以市委常委、区委常委牵头负责的工作组,并承诺在2016年底让涉及的3万多拆迁人口全部住进新家。目前在建的7个区块已有两个全部完工,近3000户居民正在装修新房。

□刘光彬 本报记者 罗之飏

【现场】

家住茜草街道长江挖掘机厂职工福利房的崔晶,近日正在为年底的乔迁之喜忙碌。“老房子只有57平方米,有时候女儿回家就感觉挤得很,现在新房子有近百个平方米。”说起正在装修的新家,崔晶脸上洋溢着幸福。

11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茜草街道的棚改项目现场,在建的7个区块中第2和第5个区块已全部完工,崔晶的新家就位于第2区块的小区内,现场不时有运输装修材料的人员进出,楼上不停地传来叮叮当当的装修声音。

据茜草街道党工委书记罗了威介绍,去年10月30日,茜草棚改的重中之重——城市私有化住房征收工作启动,采取先签先选、签约选房同步推进的办法,但去年11月17日正式实施的那一天却出现了“意外”:遭到部分群众抵制。“出师不顺”的茜草街道及项目推进方开始谋求转变并拿出新的办法:先模拟征收,一栋楼签约率超过90%再正式征收。同时在选房阶段实行“三分法”,分批次、分楼栋、分户型选房。新的办法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再加上对先签约户装修及现金方面的补助,前期房屋征收和竣工新房的分配均得以顺利推行。据罗了威介绍,目前茜草街道棚改项目涉及的被征收户成套方签约率已达93%,非成套房签约率达98%,剩下5个区块建设进度已完成80%,预计明年底可全部完工。

【声音】

江阳区茜草街道居民崔晶:

目前我和家人居住在长江挖掘机厂57.09平方米的职工福利房内,等新房装修完成就搬过去。去年我是第一批签约的被征收户,政府部门除了每平方米补助装修款200元外,还给了2万元的一次性现金奖励,新房子有30多个户型可供选择,最终我选择了94平方米的户型,除去政府的装修补助和现金奖励,我把小房子“变”大房子只多花了2万多元。

新闻推荐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保障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尽快组织力量进村入户全面调查掌握各类困难群体基本情况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在春节前将2016年第一季度低保金发放到位本报讯(吴浩记者钟振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切...

巴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