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恩阳印花布见证时代变迁

四川日报 2015-01-13 11:21 大字

蓝底白花、白底蓝花,充满乡土气息的恩阳印花布曾是巴中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随着时代发展,机器生产取代人工印染,恩阳印花布如今难觅踪迹。而在恩阳区玉井乡贾村,72岁的村民李文富至今还传承着这一古老技艺。

“印花布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雅,耐磨耐脏,透气吸汗,深受人们欢迎。”说起恩阳印花布的好,李文富有些“收不住”。几十年前,印染业在当地红火一时,仅在贾村就开了2家染坊。李文富16岁时就学会恩阳印花布的印染全套技艺技法,17岁自开染坊。他生产制作的印花布销往汉中、南充、重庆等地。

“20多年前开始,我就不再染制印花布了,只是把制作技艺保留下来。”李文富介绍,正宗的恩阳印花布制作需要提蓝(蓝靛)、选布、脱脂、刻花板、制浆、刮浆、染色、清洗、晾晒等十余道工序。刻花板是其中一道重要工序,将花纹绘画在牛皮纸上,再用桐油熬制的明油浸泡,干后进行雕花。然后将白布铺平,把花板铺在布上面,用石灰、黄豆浆和匀发酵后制成防染浆隔开,用刮浆板刮在花板上,后取下花板,原白布上就留下了粉末浆花纹。晾干后,将花纹白布平展地慢慢投进缸里的染水中,浸泡数小时,待蓝白分明的图案出来了,印花布也就做好了。李文富介绍,恩阳印花布主要用于制作被褥、衣服、手帕、头巾等生活用品。花色品种有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凤栖牡丹、天地长春等20余种。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印证着恩阳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的变迁。”据恩阳区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恩阳民间印花布制作技艺源于秦汉,兴盛于民国时期,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印花布制作的生活用品的变革,展现出不同时期人们审美情趣、民俗风情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报记者 庞峰伟 整理

新闻推荐

政协分组讨论中,总工会界别委员热议——为何年年见讨薪

□本报记者阮长安“兑现农民工工资是个老话题,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出台了很多规定。每年12月,各级都会发文‘高度重视\’但为何每年还有这么多农民工被恶意欠薪?”省政协委员、达州市总工会常...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