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灾之年 打赢“生命工程”硬仗

四川日报 2014-01-15 14:08 大字

四川省历来地质灾害高发、多发。

刚刚过去的2013年,有地震灾害,有特大暴雨洪灾等极端天气灾害。相关统计显示,全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5000余处,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多的一年。仅7月4次区域性强降雨天气期间就发生地质灾害2109处,也打破了全省单月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的历史极值。

但这一年,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却实现了“一少、三无、三最”的目标。面对如此严重的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四川省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

第一时间启动震区查灾

“第一时间查灾”,成为“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四川国土人的第一反应。

去年5月20日,记者在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办公室看到了一张地震重灾乡镇的航拍图——这张图是地震首夜就绘制出来的。“我们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作为‘生命任务\’,全力确保‘大震之后不添新伤\’!”震后的地灾防范新闻发布会上,传递出四川坚决防治次生灾害的决心。

防灾先要查灾。全面摸清地质灾害隐患点,才能做到各个击破、心中有数。

震后首夜,315名专业技术人员和3个航测组就到达灾区。紧接着,来自全国25个地勘单位、500余人的专业技术队伍也争分夺秒赶赴灾区,国内顶尖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指导;首次大规模使用低空无人机侦察,为地灾防治长了一双“天眼”。畅通无阻的信息上报制度也成为震后查灾的重要举措。全省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14322处,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2237处。

防灾重在措施的落地。震后,四川省紧急组织开展了2268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和灾区514所中小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落实防灾措施。迅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逐点落实监测人员,开展监测预警。每日动态更新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主动避险。

防灾还重在意识提高。震后,四川省将1.4万余处隐患点的基本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邀请权威专家向群众宣讲地质灾害知识,增强了灾区群众的地灾防范意识。

最终,四川国土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震后,全省没有出现一起重大人员伤亡,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难。

群测群防布下“天罗地网”

地震影响仍在持续,“7·9”特大暴雨洪灾又来袭。

去年7月10日至12日,汶川县境内连续遭受强降雨,全县集中暴发泥石流。灾害来临前,国土资源部门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号,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实现了成功避险!在省国土资源厅紧急召开地质灾害会商会上,只有一个主题:如何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厅长杨冬生强调,要强化落实各项预防避让、主动避让措施;关键是要把安排部署落实到操作层面,落实到每一处隐患点上。

进入汛期后,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一日一调度”,牢牢把握“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三避让”工作原则,创新开展在建工程防灾督查工作,组织执法监察力量对5个重点市(州)146处在建水电工程防灾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和督促整改,有效防范了在建工程因灾伤亡事故。

宝兴冷木沟,可能泥石流物源量超过300万立方米,沟道下方就是县城,一旦泥石流堵塞河道,将产生破坏力极大的“堵溃”效应。“使绊子”,“增底子”,“开口子”——工程人员发明“三招并举”,目前冷木沟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并经受住了多次考验。

这仅是芦山震后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治理工程的一个现场。在前期已经全面启动中小型地质灾害应急排危除险工作的基础上,全省地震灾区一系列重大地质灾害“庞然大物”的治理工作均在全速推进。

治灾也少不了科技。国内最先进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已安置在冷木沟,这套预警系统中包含北斗系统、激光夜视、地声传感等诸多“神器”,其中“激光夜视远程监控系统”为国内首次使用。

然而,地灾防治点点多面广,一个个隐匿于山林间的次生灾害隐患点危险不小。应对次生灾害,不仅需要科技设备的“火眼金睛”,更需要“众目睽睽”,群测群防成为重点。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6亿元,建立了全省地质灾害专职监测补助机制,省、市、县、乡、村、社6级监测体系全面建成,依托人民群众建起的“天罗地网”成为防灾避灾的关键。

发现机制、告知机制、广泛宣传演练机制、群测群防机制、主动避让机制……如今,这套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摸索出来的机制已日益成熟。2013年,四川省全面打赢了地质灾害防治这场“生命工程”的硬仗!

点击

2014

●加强地质环境管理,落实生命工程重任●深化地质环境管理观念●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项目建设

链接

一少三无三最

一少:因灾死亡大幅减少。除个别偶发事件外,全省因灾死亡失踪人数较多年平均值减少了40%,较上年减少了52%。

三无:芦山地震灾区没有出现1起重大因灾伤亡事件;历年灾害损失最重的在建工程工地没有出现1起群死群伤事件;甘孜、德阳、巴中、广安等10个市(州)没有发生1起因灾死亡或失踪事件。

三最:全省先后组织了50.5万人次的主动避让撤离,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213起,避免了近2万人因灾伤亡,主动避让撤离人数、成功避险起数、成功避险人数均为近年之最。本栏撰文 赵蕾 本报记者 许静

新闻推荐

四川省新增6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

本报讯(记者张岚)记者1月26日从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获悉,在科技部近日公布的首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第二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创业培训基地名单中,由四川省推荐的6个创业基地、5个创业...

巴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