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巴中市巴山新居覆盖所有乡村巴中地处川东北山区人口万

四川日报 2012-05-18 18:48 大字

——巴中市“巴山新居”覆盖所有乡村

巴中地处川东北山区,人口400万,农业人口就占325万,农户有90.4万。去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4667元,增长21.3%,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

但是,全市仍有41.39万户农村房屋急待改造,其中土坯房30.89万户、高寒山区移民2.8万户、避灾避险等安全隐患较多急需搬迁5.6万户、沿路沿边建房需搬迁2.1万户。

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的目标,巴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以“巴山新居”工程为重点的六大扶贫工程,全面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美丽、富饶、和谐的新农村。

□李传君/文付海旭 马希荣 张学金/图

十年磨剑 “巴山新居”全覆盖

“巴山新居”工程,不是简单的新农村建设,而是将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狠抓特色产业入手,促进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资源重新配置,实现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连片发展、居住环境优美、公益服务配套、民居风格鲜明,从根本上实现群众脱贫致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同步实现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巴中坚持全域、全程、全覆盖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规划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政策促进、协调推进的原则,引导农村人口向市中心城市—县(区)城市—重点镇(特色镇)—中心村和聚居点集聚,构建符合山区特色、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由此可见,“巴山新居”工程是与巴中市总体发展思路紧密相连的。它不是孤立地、随意地建设一个个新农村聚居点,而是融入全市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进程、城乡统筹战略之中。

没有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全面同步实现小康就是一句空话。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力争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把“巴山新居”工程作为这一棋局中的关键:2011年至2020年,“前七年基本建成,后三年全面完成”,用10年时间,以41.39万户贫困户、受灾户新居建设为重点,推动全域“巴山新居”建设。

有关部门通过广泛深入调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巴中有6.25万户农户到城镇购、建房落户,有6.21万户农户在原址改建或散居,有28.93万户农户到中心村和聚居点集中居住。于是,全市规划建设中心村80个(其中新农村综合体20个),聚居农户2万户;规划建设100-200人的聚居点1530个,聚居农户5.57万户;规划建设200-600人的聚居点2910个,聚居农户19.96万户;规划建设600人以上的聚居点60个,聚居农户1.4万户,全市农村聚居度达到50%以上。

科学布局 三级四区三通道

从全局看,“巴山新居”建设是在巴中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布局和新型城镇体系下进一步延伸。其总的布局为:根据“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新型城镇建设布局和城市-特色镇 (重点镇)-中心村-(新农村综合体)聚居点的新型城镇体系,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和对外交通走向,按照“三级”(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四区(高山区、浅山区、丘陵区、城郊区),三通道(交通大通道“铁路、高速、省道”、河道通道“巴河、通江河、恩阳河”、旅游通道“光雾山、诺水河”)进行整体空间布局。

以三通道农房改造为重点,结合“四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分类进行平面布局。以铁路站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依托布置大型商贸“巴山新居”,以河流通道结合产业布局布置大型产业 “巴山新居”,沿旅游景区通道结合生态旅游、农家乐布置乡村旅游“巴山新居”。

风格风貌上,高山区根据地形地貌,坚持避险、避灾、方便生活的原则,以青瓦、白墙或木色灰墙,片石勒脚,木质本色为建筑符号,突出高山森林民居地方特色。浅山区坚持因山就势,错落有致并结合产业特点进行平面规划布局,体现山林民居特色。丘陵区坚持疏密有致的布局,充分考虑基础条件,延续田园肌理和风貌贯穿其中,体现生态田园民居特色。城郊区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集中组团建设,实现农民居住小区化,与城市建筑风格相协调,呈现田园景观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特点。

新居布局必须考虑功能配套和产业支撑。配套推进以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为重点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以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为重点的生活性基础设施,以“1+N”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整体协调推进;围绕优质粮油、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生猪、土鸡、南江黄羊等特色产业,连片建设产业基地和集中养殖小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统筹安排 700亿铸千秋伟业

“巴山新居”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资额大、任务艰巨。按照分区域、分类型每户12-15万元的建设成本和聚居农户每户5-8万元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概算,10年总投资700余亿元。

这笔庞大的资金从哪里来?巴中已有统筹安排:

用好上级农村D级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专项补助,争取补助资金16.1亿元。加大渠江流域灾后新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村土坯房改造的支持力度,争取补助资金56.7亿元。充分整合连片扶贫开发、土地整理搬迁、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片项目、一事一议等项目补助资金121亿元,集中捆绑投入。坚持“建一拆一、先建后补、先拆后补、以奖代补”的原则,市、县(区)财政配套安排专项投入18.7亿元。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好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宅基地退出整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的土地利用模式,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争取土地收益投入9.9亿元。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政府补助、充分引导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民主决策,鼓励农民自主投入330亿元。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鼓励保险机构在乡镇、村建立基层服务网点,开展小额信用贷款,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在“巴山新居”建设中的自愿贷款需求,争取信贷投入124.2亿元。探索建立以县(区)或有条件的乡(镇)为单位的新村建设专项投融资平台,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村建设,争取社会资金投入30亿元。建设方式上,以统一规划自主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组团式建设为主。

为确保“巴山新居”工程顺利推进,如期完成,巴中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巴山新居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巴山新居”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求县(区)党委、政府负责辖区“巴山新居”建设的规划编制、措施配套和组织实施等工作;市委农办、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扶贫移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以及市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建、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同时,将“巴山新居”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目标考核,严格督促检查,责任追究。实行“倒排工期”制度,做到户建卡、村成册、乡建档,按规划实施,建成销号。建立工作进度定期通报和工作业绩考核评比制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检查、半年一评比、年终一考核。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巴中市把农村党建综合体纳入巴山新居建设总体

今年以来,巴中市把农村党建综合体纳入“巴山新居”建设总体规划,在推进“巴山新居”建设中采取“1+6”模式,即建设一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同步建设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合调解...

巴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