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雾山-诺水河 世界地质公园诞生记
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空山天盆景区。 李仕亮摄
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十八月潭景点。
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香炉山景点。(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供图)
近日,一份公函从联合国发出,辗转来到了巴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授予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资格证书及英文关联标识,标志着光雾山-诺水河可正式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徽。
“这个标徽我们等了6年。”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局长许飞介绍,今年4月17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4次全会上,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IGGP)”以来,亲自组织评选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对巴中来说,评选成功只是第一步,未来,如何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寇敏芳
它是一本“内涵丰富的能读懂奇妙地球的书”。
它得到联合国评审专家这样的评价:“大量的现代科技技术让人难忘,当地独特地域文化让人着迷,想象丰富的标示解释让人印象深刻,壮观的喀斯特地貌让人惊叹。”
1
“入席”之忧
一方面资源量丰富但缺乏特色,另一方面竞争激烈席位紧张
光雾山位于南江县,以峰丛等地表喀斯特景观为主;诺水河位于通江县,以溶洞等地下喀斯特景观为主。
早在2000年前后,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就开始对光雾山及诺水河景区及周边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资源情况很不错,地质地貌特征比较丰富。”调查队副队长杨更全程参与了调查。
2012年,光雾山-诺水河挂牌国家地质公园。不满足于此,巴中打算拿下世界地质公园的“招牌”。
但杨更心中却有一丝隐忧,“资源量丰富但是比较平均,地质景观特色不显著。”世界地质公园评选中,要求至少有两个具有国际科学对比价值的核心地质遗迹,也就是说,光雾山-诺水河需要有独一无二的特色。但看溶洞,诺水河规模比不上贵州织金洞;拼喀斯特峰丛,光雾山也没有云南石林壮观。
另一方面,竞争也更加激烈了。在2015年之前,世界地质公园评选主要由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负责,这是联合国指导下的国际组织。2015年,联合国启动“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IGGP)”计划之后,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纳入该计划,这意味着世界地质公园的评选工作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力亲为。“这块牌子的含金量一下就提升了。”杨更介绍。
光雾山-诺水河于2014年开始准备申报工作。“以前没多少人在意,但当年一下就热起来了。”许飞说,按照世界地质公园的评选办法,每年只给予中国两个申报指标。
此外,为了平衡区域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原国土资源部在确定候选者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一个省不超过3个。在光雾山-诺水河申报之前,四川省已经有四川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四川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也就是说,这几乎就是最后一个席位了。”许飞明白,要拿到候选席位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2
挖掘优势
单项景观不突出,却是一本“能读懂奇妙地球的书”
必须挖掘光雾山独特的地质景观!
按照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要求,申报团队将分属两个县的光雾山、诺水河景区连成一个整体,圈出了1818平方千米。“但不是说把两个地方的景观加起来就行了,需要寻找两个区域的内在联系。”白天,杨更带着地质队员在野外调查,晚上,他们一遍遍对照调查结果分析。
“单项优势不明显,但光雾山-诺水河却是难得一见的全能型选手。”时值深秋,满山的红叶给了杨更灵感,“红叶虽然是生物资源,但也是在光雾山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孕育而生的。”
顺着红叶的思路,杨更试着从整体地质景观的角度去挖掘特色,巴中市则整合林业、生物、旅游、文化等各类专家资源和杨更一起探讨。“光雾山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与东西地理分界的交汇区域,因此才有丰富的物种资源,红叶景观树种巴山水青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杨更表示,光雾山地处中央(秦岭)造山带南缘与扬子地块交接处,四川盆地的演化过程被光雾山浓缩进32个地层组之间,受造山运动积压,古老的地核和地层被抬升,构成了天然地质大断面。
杨更打算将此作为光雾山的核心地质遗迹之一。但是新问题来了,如何才能透过岩石表面看到层次?“就像洋葱,从外面看是一个整体,只有从中间切开才能看到分层。”正在杨更犯愁的时候,工程队传来一个好消息,原来在光雾山景区及周边道路施工时,工人对岩石进行切割,意外切出了一些地层剖面。其中在桃园后河区域,公路边的岩群像千层饼干一样层层叠叠,经测算距今约33亿年,为古老地核遗迹。
思路打开了,杨更又从岩层、构造、喀斯特地貌、古生物化石、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挖掘光雾山-诺水河区域的地质特色。他将光雾山概括为“内涵丰富的能读懂奇妙地球的书”。在2016年的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会上,公园以第二名的资格,取得了国土资源部2017年的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资格。
最终,申报材料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高票通过。联合国评审专家、来自捷克的玛蒂娜·帕斯科娃点赞:“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实地评估,地质公园博物馆运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技术让人难忘,当地独特地域文化让人着迷,想象丰富的标示解释让人印象深刻,壮观的喀斯特地貌让人惊叹。”
3
乘势打造
社区建设全面升级,地质公园炒热“旅游饭”
世界地质公园与国家地质公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要求保护开发并重,允许公园内适度开发,反哺社区旅游、经济发展。对巴中来说,世界地质公园不仅是一块金字招牌,更是引导当地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光雾山镇彭家坝社区居民唐中莲的家就住在光雾山的核心景区——桃园景区。从2000年起,她就开始做农家乐生意,“我们祖祖辈辈生长在光雾山,一直都是卖山货,没想到如今也吃上了‘旅游饭\’。”
借着世界地质公园创建的东风,景区木栈道、观景平台、游客接待中心等全面升级。据统计,在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范围内,已新建1个地质公园博物馆、8条科考步游道、5处科普广场、35个观景平台、328个标识标牌等。
地质公园通过与旅游、林业、住建等部门资源整合,进一步拉动了景区客流量。2017年“十一”黄金周,米仓山和光雾山门票收入排名全省第二。在光雾山所在的南江县,截至2017年,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产业达15万人次,实现人均稳定增收3000元以上。
地质公园建设不仅炒热了“旅游饭”,也带动了乡村文化的发展。唐中莲所在的彭家坝社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打造了一个社区文化广场,不仅有地质公园中地质遗迹的介绍,还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背二哥用雕塑的方式重现。“地质决定了地理环境,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殷继成表示,巴山背二哥这种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光雾山特殊地理条件下的产物。“这些文化的东西在地质公园建设中,被系统化地呈现出来。”
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在加紧建设中。近年来,巴陕高速公路、244国道、101省道的开通及升级使游客前来越来越方便。
4
更远的路
探索地学旅游新模式,补齐景区季节性短板
虽然获评“世界级”,但光雾山旅游发展的短板比较突出。光雾山旅游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红叶季景区人山人海,平时则稍显冷清。据统计,为期一个月的红叶节收入约占景区全年收入的近一半。
要想办法补齐景区季节性短板。“目前光雾山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观光类,当地可从游客需求出发,让‘时间慢下来\’。”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总统计师唐晓云说。
地质景观的季节性特征相对弱一些,新建的科普基地则基本不受季节影响。杨更认为,“依托地质公园打造的地学旅游、研学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可以丰富光雾山及诺水河旅游内涵。”
“现在正是发展地学旅游的黄金时期。”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旅游地学学科创始人陈安泽说,一方面,中国旅游对既有旅游元素的开发到了瓶颈期,需要“研学旅行”等新元素的参与。另一方面,随着教育的普及,中国游客的科学文化水平显著提高,开始有意识地在旅游过程中获取知识。
在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地学旅游的探索已经开展。去年,地质公园博物馆正式开馆。许飞介绍,博物馆在设计之初就为地学旅游埋下伏笔,除公园介绍外,增设了很多科普体验区,可看可感可触摸,在博物馆中还嵌入微型科技馆。按照公园打造地学旅游的计划,公园正在与旅行社对接,设计针对不同人群的地质旅游线路。
地质旅游不局限于地质景观,光雾山-诺水河公园希望整合历史、文化、生态等多种资源,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所有类型的公园将统一纳入林草局管理,届时光雾山-诺水河多个公园、多头治理的局面将改善,有利于资源整合。
新闻推荐
稿件来源:周金泉本报讯(记者周金泉)6月20日,记者从省扶贫和移民局获悉:今年以来,南江县统筹乡镇纪委、片区纪工委、县委巡察办...
南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