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当起“猪司令”

巴中日报 2018-03-28 16:08 大字

张金奎给猪喂食

本报记者 唐霞

“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这一句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是南江县正直镇金融产业扶贫的生动写照。

42岁的张金奎是正直镇育林村村民,2014年被确定为***对象。如今,他靠着养猪,一年纯利润达10多万,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娶了媳妇,住上了楼房。而这一切,都要从两年前贷到的4万元小额信贷说起。

近日,记者来到育林村,村里人指路说张金奎家很好找,一栋新建的小楼房上挂着“感恩习主席给我温暖家”牌匾的就是他家,这是张金奎自己找人制作的。

张金奎家里几辈人都住在土坯房里,父母身体不好,常年吃药,自己只能种种地、做点零活勉强糊口。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张金奎脱了贫,住上了小楼房。“里里外外我只花了5000 块钱,搬进去之前水电全通,连墙壁都给我粉刷好了,我心里的感激真是说不尽,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张金奎说,村里还给他出谋划策发展产业,2015年他开始尝试养鸡和养猪,“房子给我修的这么巴适,我也要争气做出一点成绩来。”

张金奎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化不高,但勤恳、扎实肯干。修猪圈,买猪仔,农村信用社贷了4万元的小额信贷,加上4000元的产业周转金和5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张金奎开始了他的养殖脱贫之路。

3月10日清晨,天色蒙蒙亮,张金奎就背上背篓,拿着镰刀出门了,他要上山给刚产下四窝猪仔的四头母猪打上一天的“口粮”。

清早的山头,雾气还未消散。张金奎要赶在太阳出来前就打上一背篓猪草,“清晨的猪草水分含量最高,最适合母猪产后恢复。”这是他这几年养猪得出的经验。

刚开始养猪的时候,由于摸不着猪的习性,张金奎也吃了不少亏。后来镇上农技院的专家经常来给他免费指导,他才逐渐掌握了适合的圈养密度,适宜的圈养温度、湿度等知识。“除了专家下来指导,镇上还统一组织我们去学习,去年我们还参观了通江的青峪猪养殖基地,学习人家是如何生态养猪,科学养猪的。”张金奎说,他的养殖经验越来越丰富了。

2016年张今奎养的60多头肉猪出栏了,12万多的收入让他摘了贫困帽。在驻村帮扶干部的支持下,他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把养猪脱贫”变成“养猪致富”。这次,他引进了4头母猪,建起了水泥养猪场。为了节约成本,他决定自己建圈。“这两年赚了钱,新修了房子,我想尽快把之前借的4万元贷款还上。虽然三年贴息,但我不能一直占着这么好的政策。”

2018年是张金奎养猪的第三个年头,他给记者估算了一笔收入账,“今年年初140头猪出栏,我卖了20多万,除去成本,净赚了10万,等把4万贷款还了之后,我再从银行继续贷款,扩大生产。”面对以后的生活,张金奎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汪其德捎去老区群众心声: 期盼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获得更大支持

本报记者李云良“我的家乡巴中也和全国一样,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两会期间,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南江县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感叹,作为人大代表,他亲眼目睹...

南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