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 串起循环生态链点亮农民新生活
西坝村集中供气工程
本报记者 罗曼祯
编者按:巴中是农业大市,农村市场广阔,产业振兴大有可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即日起,本报推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系列报道,及时反映巴中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敬请关注。
什么是"生猪-沼气-果蔬"生产模式?
南江县赶场镇西坝村以沼气为“媒”,将种养业串起来,建起适度规模的“养猪家园”,猪粪排进沼气池,沼气成为农户燃料,沼渣沼液用做农家肥,形成了农村循环经济,并且初显成效。
阳春三月,春风拂动。3月15日,在前往南江县赶场镇的路上,一片片雪白的梨花、嫩红的桃花,在阳光里流泻着醉人的色彩。
南江县赶场镇,这个距县城半小时车程的地方,将循环农业做的有声有色。
清洁能源:改变群众生活习惯,让家园更美了
说起养猪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味道大。但在南江县赶场镇西坝村,鑫源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场打破了以往固有的“偏见”,将猪舍建在桃李芬芳的产业园内,行走其间,丝毫没有刺鼻味道,反而被周围绚丽的桃花、上百亩茂密的苗圃吸引。
围绕沼液配兑池、沼液预存池、发酵罐、储气柜等进行绿化,西坝村建成了一个独特的“花园式”新村集中供气站。猪、鸡等畜禽粪污通过整套系统发酵处理,沼气则成为村民日常生活所需燃料;用沼液、沼渣灌溉农作物,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
对此,村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今很少有村民砍伐树木作燃料;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用沼渣培植的无公害蔬菜水果,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以前用液化气和干柴烧水做饭,每月开支也得上百元。现在用沼气,还不到50块。一年下来,可节省上千元。”西坝村村民岳玉珍说。
据悉,西坝村鑫源农业养殖场、集中供气站、苗木基地“三方”合作,采取“项目投入+业主投入+农户自筹”方式,合力建成“规模养殖+沼气工程+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新农村,村民“钱袋子”厚实了
“今年第一次灌,这是稀释后的沼液。”3月15日下午,在井坝村本味源家庭农场务工的张忠诚,手拿沼液管开始灌溉农场内的李树苗。
“用沼肥不仅能减少有机肥的使用,还能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家庭农场负责人冉东说,以种植莲藕为例,每亩可增产1000斤左右,每亩几乎不再使用其它肥料,80亩莲藕就能减少上万斤肥料的使用,节省各项成本上千元。
作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本味源家庭农场流转了120多亩土地,用于养鸡、养鱼、种植莲藕和蔬菜,通过新村集中供气工程,既解决了鸡粪污染,又为农场莲藕、蔬菜提供了优质沼渣沼液,同时为周边13户村民免费供气,每年共节支4万余元。农场还为8户无养殖场地、无劳动力贫困户饲养鸡苗860只,为贫困户增收一万余元。
目前,巴中市在贫困村建成新村集中供气工程61处,规模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18处,累计3500余户、1.1万余人用上沼气,1000余贫困人口用上清洁沼气,实现“一业兴、多业旺”的良好态势,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建设提供了持续有力的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蒲康林在3月6日上午举行的巴中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8周年暨女干部素质提升专题讲座上,通报了2017年度巴中市荣获中央、省、市各级妇联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名单。其中,除南...
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