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聚合力勤实干 奋力脱贫奔小康
12月15日,巴中市南江县元潭镇治坪村,村民陈梦琼在自家新居前与几位乡亲“摆龙门阵”。种万寿菊、采茶,这一年,陈梦琼挣到了“赶上过去好几年”的钱。
同一天,南江县桥亭乡山寨村,贫困户刘全美仔细给20多头牛羊添上饲料。他期盼着这些“宝贝”明年能换个好价钱,帮他顺利摘掉“穷帽”。
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的南江县,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热潮。近年来,南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头号工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狠下“绣花”功夫,努力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
狠下“绣花”功夫 贫困山区大变样
走进南江县东榆镇桥坝村木竹坝安置点,新居错落有致,道路畅通无阻,村民安居乐业。“以前日子可苦了。”贫困户雷明琼介绍,村民们以前都居住在海拔1200米的大岩山山顶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象突出。
雷明琼家的变化,是南江县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一个切片。近年来,南江县紧盯2018年县“摘帽”的总体目标,凝心聚力,苦干实干,贫困村由156个减少至64个,贫困人口由88348人减少至26983人,贫困发生率由15.9%降至4.86%。
变化背后,是南江不断翻飞“绣花针”,谋变脱贫攻坚致富路的持续发力。
创新责任攻坚机制。南江县将全县48个乡镇分为5个片区,每月分片区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一次分析研判会、一轮考核评比,实行区域化管理,战役式推进。组建5个督察巡查组,分组负责开展脱贫攻坚督察巡查考核工作。组建5个业务指导组,围绕阶段性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分片开展业务指导。
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坚持一切财力向脱贫攻坚聚集,统筹整合中央、省、市、县涉农资金8.5亿元,集中投向脱贫攻坚。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属于统筹整合范围内的涉农资金全部整合到位。财政投入1亿元,建立“四大基金”,撬动金融投入9.8亿元。采取民办公助、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调动群众在“四小”产业发展、乡村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捐资投劳累计折资达3.5亿元。
创新稳定脱贫机制。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增收核心,实行“四四”稳定脱贫产业发展机制。聚力攻坚南江黄羊、茶叶、核桃、金银花四大扶贫增收产业,今年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0.1万亩,全县万亩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达到150万。培育四类新型经营主体,出台激励政策,今年来全县新培育龙头企业21家、专合社130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716个。创新四项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四方合作”“订单种养”“借羊还羊”“大户+贫困户”四项机制,带动近1.5万贫困人口通过生产和扶持发展,确保稳定可持续脱贫。
推进分类攻坚 促进均衡发展
“家里种植产业发展得好,就不用外出打工了。”今年,陈梦琼家的5亩地全部种植了茶树和万寿菊。她算了一笔账,5亩地仅万寿菊就能收入7000多元,农闲时她还在集体种植的园区打工,一天可挣80元左右。“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很开心。等茶树投产后,日子会更好。”
元潭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随着南江百里茶产业旅游环线的修通,治坪村大力发展茶叶和万寿菊产业,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而这条百里茶产业旅游环线则将脱贫村、贫困村、非贫困村都纳入其中,凝聚合力促发展。
近年来,针对脱贫村、贫困村、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差异特征,南江县创新“三三机制”,实施分类攻坚,促进了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均衡发展,实现了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双重效应。
脱贫村突出“三巩固”,有效防止脱贫不稳定。一是巩固产业抓提升,加快贫困户“小经营”融入全村脱贫“大产业”,全县47个脱贫村规模发展特色产业12万亩,辐射带动0.74万贫困人口,年人均可实现增收1000元以上。二是巩固基础抓管护,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设施管护,全县47个脱贫村687处小型水利工程落实了管护责任,131条420公里新建通畅工程全面落实定人定段管护。三是巩固新村抓治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级协商作用,切实增强村民参与议事、决策和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贫困村突出“三对标”,有效防止脱贫不精准。坚持***与连片开发双轮驱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标准,严格执行“四个清单”管理,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一是对标户“一超七有”,即: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且吃穿不愁、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二是对标村“一低七有”,即:贫困发生率低至3%以下,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三是对标“四好村”创建,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27个。
非贫困村突出“三同步”,坚持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双管齐下,防止脱贫不均衡。一是同步建强产业,确保非贫困村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同步补齐短板,坚持按照不低于贫困村脱贫标准,查漏补缺,缺啥补啥,同步配套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同步帮扶奔康,全县累计安排1425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非贫困村贫困户5166人,确保了贫困户有党员干部帮扶、党员干部有贫困户帮扶两个100%。
“帮穷”“扶志”并举物质精神共建
南江县沙河镇将营村是省级“四好村”,新村聚居点设立的弘扬孝道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牌匾远近闻名。“现在村里风气很好。”村民杨秀国说,现在邻里乡亲和睦融洽,互帮互助,大家一心想着搞好产业多增收。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贫困群众不仅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也要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南江着力实现“帮穷”与“扶志”并举、物质与精神共建。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惠民政策知晓差、生活环境“脏乱差”、自我发展意识差等现实问题,南江县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住居条件、培育致富产业、提高农户收入的同时,尤其注重把农户精神脱贫放在首位,创新开展“一讲三比五树”系列活动,以机制创新正乡风、优村风、淳民风,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激活精准脱贫内生动力,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千方百计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双丰收”。
“一讲”政策正乡风。南江县组成6支“扶贫惠民政策宣讲队”,配合乡镇以村民大会和院户会、坝坝会等形式深入全县乡镇村组,分层次、分类别广泛宣传,确保广大群众对教育、卫生、金融等惠民政策应知尽知。
“三比”习惯优村风。一比生活习惯塑形象,引导村民逐步养成洗澡、刷牙、理发等卫生习惯,监督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二比行为习惯扬美德,强化宣传教育,纠正部分贫困农户好吃懒做、“等靠要”等错误思想及言行,有效整治垃圾乱倒、粪便乱堆、柴草乱放、污水乱排、广告乱贴等现象。三比生产习惯重安全,开设“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定期为贫困群众讲解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疾病防疫等农业技术。
“五树”品格淳民风。一树崇德尚学之风,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群众道德修养。二树移风易俗之风,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乱办酒席、乱收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三树遵纪守法之风,引导村民自觉认同、遵守各类规章制度,鼓励村民参与地方社会治理。四树诚实守信之风,加强诚信建设,鼓励诚信做人、诚信经营、诚信借贷,大力营造诚信氛围。五树热心公益之风,动员村民积极承担村内公益事业,主动投工投劳,建设、保护和管理村内公共设施。
新闻推荐
郑彪﹙右﹚在大棚中察看草莓长势。点击冬季种植2□杨帆特约通讯员肖定怀文/图“岳老师,我种了几个大棚的草莓,现在虽然长势喜人。但随着气温的降低,我不晓得该咋个管理才能获得高产呢?”12月12日,笔者与南...
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