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共享同一片蓝天 ——巴中市近年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巴中日报 2017-09-17 08:44 大字

南江县残疾人在工厂自主就业

我们好像风吹过的小草,有的生长在房前花园;我们好像雨浇过的小花,有的盛开在屋后农田。虽然我们有些不一样,但却沐浴同一片阳光,虽然我们折断了翅膀,但我们也有色彩,始终——

为残疾人提供“量服”178.3万人次,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2.8万人次,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9.3万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数据的背后,是真情关爱,是无悔付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残联遵循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宗旨,在残疾人扶贫、量服、新居、康复、产业、创业就业等方面改革奋进,开启了巴中市残健同步脱贫奔康的征程。

平昌县残疾人新居

制度保障——为梦想续航

发展残疾人事业,不仅需要解决残疾人生活的实际困难和面临的问题,更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努力为残疾人生存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给残疾人带来长久的福祉和实实在在的利益。

近日,恩阳区上八庙镇的村民熊名刚拿着存折,帮他瘫痪在床的兄弟领到了每月50元的护理补贴。自2015年开始,巴中市为一级和二级残疾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向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是巴中市实施“四个兜底”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长期依赖家庭成员照料的重度残疾人,巴中市实施重度、贫困残疾人低保兜底,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兜底,重度和贫困残疾人医疗、养老保险财政代缴兜底,重度和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兜底。

近年来,巴中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巴中市残疾人扶贫规划(2011-2020)》《“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挂包帮”扎实推进***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从改革体制机制上保障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化和可持续化。同时主动配合财政、地税部门,提早给财政部门提供编制数,全力协助地税部门抓好残保金征收。还协调民政、体育和财政部门,落实了体彩、福彩本级留存部分按分别不低于15%、20%的比例用于残疾人事业经费的规定,强化了资金保障。

2016年,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残疾人“量体裁衣”式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助残脱贫工程的通知》,市政府出台《关于印发〈巴中市残疾人***实施办法〉的通知》,构建了残疾脱贫新体系。市政府残工委出台《关于印发〈巴中市残疾人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量服识别、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创业就业、保障兜底等行动,为全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针对残疾人家庭大多经济困难,可抵押资产数量少、价值低,亲友资助乏力的现状,巴中市还采取政府扶持、社会捐赠、残疾人自愿入社的办法,组建农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凡自愿入会、经审查批准的残疾人缴纳基本资本金后,即可入会。对贫困残疾人,按一定比例给予配股;特困残疾人,给予赠股。在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扶贫互助社筹资15万元,已为20余名残疾人提供借款4万余元;南江县沙河镇红光村,9万元互助社资金交镇信用社代管,残疾人借款后,实施以产品销售收入归还借款……目前,全市已设立残疾人扶贫互助社198个,切实解决了残疾人日常生产生活中临时资金短缺问题。

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为全市残疾人实现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巴中市残疾人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

基础设施——为梦想添翼

“两只手一起用力,加油!”近日,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7岁的李九言正在辅具训练师田巧的加油声中,一次又一次往前爬行。

李九言是一名多重一级残疾儿童,自理能力差,肌肉僵硬,行走困难。2015年10月,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脑瘫儿童康复室投入使用后,李九言在妈妈的陪伴下到康复中心进行训练,经过近两年的训练,李九言有了明显的变化。

“训练5个月后就能自己吃饭夹菜了。现在能够独立行走了。”说起李九言的变化,他的妈妈很开心。她说,现在孩子开朗了很多,生活作息也更有规律。

一个地方残疾人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决定一个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速度和高度。

2013年7月,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工,并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民生项目,纳入限时督办工程。2015年10月,康复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集医疗、康复、特教、托养、就业培训基地于一体,拥有“互联网+可视系统”等现代化资源,同时与人民大学、电子科大、四川农大及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等机构合作,可为巴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年均18.2万人次的康复医疗、培训、托养等服务。目前,康复中心的各项康复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

为了把服务延伸到基层,为基层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市残联还依托全市2557个村(社区)卫生室建立残疾人康复点,根据“量服”数据反映的残疾人需求情况,将康复设施分类集中投放,并将残联、卫生等项目打捆使用,帮助残疾人就地康复和训练。同时,将村(社区)残协主席配备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和对县(区)组织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落实了工作经费和阵地。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启动建设市、县(区)残疾人康复中心6个,已建成4个;188个乡(镇)残疾人康复站、2557个村(社区)康复点全面建成。同时,建成市级残疾人托养中心2个,规划县(区)残疾人托养中心3个,在恩阳区开展残疾人日间照料试点,建成乡(镇)残疾人托养中心17个,全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设施总投资达1.91亿元,面积达6.4万余平方米,打造了“市+县(区)+乡(镇)+村(社)”的四级残疾人服务设施网络。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以“残疾人之家”康复训练中心为载体,加强“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基础建设,配备液晶电视、电脑、投影仪,建立图书室,制作宣传栏,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使“残疾人之家”成为残疾人生活中的精神乐园,使残疾人在“家”中能够得到便捷的康复训练和服务。巴中市还同步推进城乡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完成城乡盲道改造和坡道建设379.8公里,市、县(区)城区红绿灯语音提示器实现全覆盖。

全市残联系统演讲比赛获奖人员

精准脱贫——为梦想加速

恩阳区观音井村民廖敏长年在广州打工,患有侏儒症的他,糊口都成问题。2013年,市残联得知他的情况后,主动对接方圆环保科技公司,给他安排一份技术含量低、强度小的工作。“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我觉得很自豪!”廖敏说。

巴州区水宁寺镇水宁村村民王法升视力和肢体双重残疾。几年前,一家人还住在老旧的土坯房内,天天为柴米油盐发愁。“生活的变样,要感谢残联的技能培训!”王法升说,他以2亩承包地入股村里的猕猴桃产业园区,成为股东。市残联还对他进行量体裁衣式猕猴桃种植、家畜养殖等技能培训,现在每年纯收入有2万余元。

根据“残疾人需要什么、残疾人能做什么、为残疾人做什么”的思路,近年来,在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中,市残联探索出实施精准识别定对象、量化扶贫定措施、分类管理定任务、限时完成定责任的“四定”办法,精准识别持证残疾人35732户、41972人,并实行脱贫状况网络动态预警。有效实现基本情况、需求情况、***方案、实施流程、推进动态、评估效果“六个清楚”。

在脱贫攻坚中,市残联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把全市划分为100个残疾人扶贫片区,逐年梯次推进。并将新居、产业、康复、教育、就业创业、保障等惠残项目覆盖全市近200个乡镇(街道)、2641个村(社区),实现了规划与项目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市残联还全面推进新居扶贫、产业扶贫、康复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扶贫、创业就业扶贫和托养及日间照料、金融扶贫、科技扶贫、医疗扶贫等残疾人***十大工程。

2012年,南江县残联率先在正直、黑潭、沙河、平岗、红四、流坝等乡镇的“巴山新居”聚居点,为残疾人协调规划建设农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按成本价出售或以每年500元至800元低价租给有残疾人口的贫困户,解决了农村特困残疾人的住房问题,这在全国尚属首例。目前,贫困残疾人廉租房已在巴中市全面推行,预计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巴中市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投入了5710万元,扶持5万余名残疾人就业。巴州区打造了残疾人就业一条街;经开区达芙妮公司、恩阳区编织袋厂积极安置残疾人集中就业。巴州区残联承办、各县(区)残联协助创办了3万余平米的全省最大规模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园,新建扶贫产业基地78个。全市城乡残疾人就业新增2.5万人次,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新增8000人次,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新增5000人次,从事个体工商业、家庭手工业新增2000人次,帮助众多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梦”,促进了一大批残疾人脱贫致富。

残疾老人在通江县残疾人托养中心修养

自强不息--为梦想洒满阳光

绚丽的舞台上,一群聋哑人在无声的世界里用优美的舞姿诠释了人间的大爱。在市第二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上,舞蹈《爱无尽》成为众多观众心中一个难以磨灭的记忆。

《爱无尽》给了观众强烈震撼,不仅在于她的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枇杷村,一个当地小有名气的村庄,不仅村强民富,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拐棍书记”——被国务院残工委表彰为“全国自强模范”。在枇杷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总能看到一个架着双拐、步履艰难的忙碌身影,他就是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支部书记杨彬。没有健康的腿,他却用双拐画出最美的轨迹。

一把剪刀、一张纸,只需几分钟,在肢体瘫痪的李亚雪的摆弄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或者花鸟剪纸就展现在人们眼前。李亚雪摆过地摊,开过诊所,后来在师父的指导下学习剪纸,其作品《赤化全川》《银耳姑娘》《诺水河》等先后参加国际剪纸艺术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剪纸艺术节系列艺术作品展,广受好评并远销国内外。特别是剪纸新作《熊猫家园》已被列为2014全球十大熊猫艺术精品。靠着灵巧的双手,李亚雪剪出了她美好的生活,2014年她被评为“感动四川100双手”。为了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同时把剪纸艺术转化为产业并传承下去,她还创办了公司,以制作、加工、销售剪纸艺术品为主。

在省第八届残运会暨第三届特奥会上,巴中市共获12金15银10铜,其中,通江县获6金8银5铜;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全市获1金2银1铜的好成绩。

荣誉的背后是汗水,是付出,是毅力,还有全社会关爱的目光。近年来,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了活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本报记者李俊如)

新闻推荐

法治文化走基层助脱贫

(李金策记者刘旭)“看戏了!看戏了!”9月3日一大早,南江县下两镇帽坝村村民相继赶到村部,这天,巴中市委政法委组建的法治文化小分队到该村演出。此次演出共10个节目,包括歌舞、小品等,每个节目都把法治、文...

南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