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精准扶贫助贫困村换新颜
8月21日,当笔者来到巴中市南江县赤溪镇蒲坪村,只见一幢幢新居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织,农家庭院瓜果飘香。“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啦,吃水、出行、用电都比以前好多了;村里还住着扶贫干部,外出的年轻人也回来发展产业了。”村民委员会主任胡育乾一边领着我们在村里参观,一边介绍着村里的变化。
小产业撑起脱贫梦
“我们贫困户都发展了小产业,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来到蒲坪村1社村民岳正云家,老岳高兴地说,“去年12月,他一家四人搬进易地扶贫聚居点后,又创办了自己的草莓园。到了草莓采摘季,天天都有城里人开车来买草莓,一天坐在家里都有几百元的现金收入呢!”
胡育乾介绍,针对贫困户岳正云家的情况,驻村“第一书记”陈鑫从县农业局请来专家,制定规划、分析市场前景、化验土壤,多方协调筹集发展资金6万元。在镇村干部的鼓动下,帮其建起了4亩面积的草莓园,今年初投产,他家获得纯收入1万多元。
“妻子看到家里的变化,决定不再外出务工,在家一起发展产业。”岳正云高兴地说。“现在政策这么好,干农业照样有前途。”在外闯荡多年后,岳正云的妻子张兴凤别有一番感触。
陈鑫接过话茬介绍说,“全村2016年底以前脱贫的80多户贫困户在各级干部的帮扶下,相继建起了小果园、小药园、小鱼塘和小型家禽家畜养殖场,脱贫致富的梦想已成为现实。下一步村里将按照县上关于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养殖业的要求,通过流转土地,再建110亩猕猴桃园、30亩车厘子园和存栏5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让那些深度贫困户用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真正培养优势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大路通到家门口
进入蒲坪村口,让人眼前一亮,村中水泥路宽阔平整。“以前我们村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车开不进来,村民卖头猪都要找好几个人抬到几公里远的大路上。”村民郑长虹告诉笔者,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里路通了,出行也方便了。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这一点,胡育乾感触地说,蒲坪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居住环境差,村道公路坑洼不平,崎岖难行。几年前的一天夜里,村民郑德孝的妻子突发急病,手机信号差打不出去电话,邻居几个村民知道后,连夜摸黑把老郑的妻子背下山,才开车送进县医院。医生诊断后说,多亏送来得及时,再晚就会有生命危险。
这件事对胡育乾触动很大,于是他四处奔波,争取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的支持,投资近百万元为蒲坪村加宽改造并硬化了一条长6.7公里、宽6.5米的村道公路,解决了困扰蒲坪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如今蒲坪村5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了通道硬化,社社通、户户通的路网建设,使广大村民出行更加便利、快捷。
致富“活水”润山村
在蒲坪村中,只见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院子墙壁白白净净。据介绍,为保障贫困群众生活舒适、整洁,蒲坪村在每个农家院户都建设有垃圾池、垃圾桶,在居民聚居点推行垃圾袋装,户户房前屋后也建设了完整的排污系统,污水横流现象基本绝迹。特别通过号召村民在房前屋后、路边、沟边等地广泛栽植桃、李、梨等果树,昔日的荒山小村变成了如今的美丽乡村。
“你看嘛!我们村修建了5口山坪塘、3口蓄水池,群众饮水和农业灌溉根本不愁啦。自来水还通到我家灶头呢。”村民李峰德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蒲坪村人走的是烂泥路,喝的是河沟里的木叶水,住的是土坯房。如今,进村的路全都加宽硬化,老百姓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这真是圆了几辈人的梦想啊!”
“有了水,一切都活了起来,村民们的生活也有了奔头。”陈鑫指着半山腰的几口山坪塘说:“那些池塘已成为了这个村的风景,好几户村民都准备利用这些生态资源开办农家乐。”
(本报通讯员 肖定怀)
新闻推荐
为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川巴中市供销合作社抓住深化综合改革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系统组织优势,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以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为载体,着力完善农产品经营服务网络。...
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