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燕尾帽下的人生宽度———南充市中心医院建院80周年巡礼之五(护理篇)

南充日报 2017-07-19 04:05 大字

□罗志安

走进南充市中心医院, 无论是漫步在门诊,还是穿梭于病房,随时都能看到一顶顶盖住飘逸秀发上的燕尾帽, 一身遮住华丽裙裾的白大褂,伴随着匆匆的脚步,仿佛一道漂移的风景线, 寒来暑往永不停息。 她们靓丽的青春一点点流逝,带给病人生命的春季。

白衣天使, 一个美丽的称谓。她们因忙碌而美丽,因奉献而崇高。

不管在晨光微露的清晨,还是暮色沉沉的傍晚; 不管在众声喧哗的白昼, 还是万家灯火的夜里, 她们就像一群美丽的 “小蜜蜂”, 忙碌在形形色色的病人间,反反复复做着看似平凡却很繁锁的护理工作, 不断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采访札记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市中心医院建院80周年之际,打开记录护理变迁的院志,寻觅护理发展的轨迹,让人感受到护理事业的脚步迈得如此坚实。

这是一组枯燥的数字:1937年,当时的四川省立南充民众教育馆卫生事务所仅有1名护士。1950年3月,改名为川北医院后成立护理组,仅有护士19名。1962年,医院成立护理部,有护士117人。1978年,有护士186人。1993年,全院护士已猛增到375人。2006年,全院护士已达到413人。到目前为止,全院护士已达到1078人。

从1人到1078人,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递增,其背后凝聚着南充市中心医院人不懈地努力和追求。一代又一代护理人探索前行,不断创新护理新模式,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跨越。早在1983年,全院护理工作就达到了当时国家卫生部提出的“三化”“八字”要求,即“工作制度化”“陈设规范化”“操作常规化”,“整洁、肃静、舒适、安全”。1984年,为适应世界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南充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又推出了“责任护理”,对病人身心健康实行全面、系统的护理。1998年,全院再次创新护理模式,对病人实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让患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

护理模式的悄然改变,也引发了护理技术的“革命”。1981年,采用闭合式输液及静脉输液空气净化瓶,改静脉输液塑料管酒精浸泡法为硅橡胶高压灭菌法。1988年,中心静脉压测定、心包纵膈引流应用于临床,执行静脉闭式输液、闭式加药、输液过程中液体不串连。1999年,静脉留置针应用临床,五官科开展了鼻内窥镜术后护理,胸心外科实施了心包剥脱术后护理,泌尿科实施了膀胱全切、阴蒂、阴道成形术后护理。2006年,泌尿科开始实施腹腔肾切除术后护理,神内科开始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

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有这样一批护理工作者,她们不断创新技术和护理模式,让青春在燕尾帽下焕发出了绚丽的光彩。

在传统医疗模式中,一些有重大伤口/造口的病人,出院后的护理成了真空地带。近年来,护理部主任毛晓清带领各护理团队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外科护士长、国际伤口治疗师、伤口专科护士黄素碧,国际伤口治疗师谢妍,国际造口治疗师杨华及袁春燕、曹丽、张晓芬、余秀娟、王海艳、范丽丹等6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大胆探索出医院———家庭———社区伤口/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模式,并于2014年1月在川东北同行中率先建立起“伤口治疗中心”及“伤口造口门诊”,专门治疗各种慢性、疑难复杂伤口/造口,并负责全院压疮管理质量控制,使院内高风险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目前,伤口治疗中心和伤口造口门诊年接诊各种伤口/造口患者达5000人次,院内会诊处理伤口/造口370人次,接待下级医院转诊及网络会诊疑难伤口/造口患者300余人次。同时,她们还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家庭,指导和治疗压疮、糖尿病足等,到下级医院会诊,指导处理慢性伤口/造口,赢得了众多患者的赞誉。

只有把爱化为动力,才能为天使插上奋飞的翅膀,只有把创新付诸行动,才能用超前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静脉治疗是将各种药物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对一般护士来说,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未经过特殊的培训,练就一手高超的技能,难以实施。早在2006年,南充市中心医院就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现有多学科静疗团队成员54人。2008年率先在川东北片区开展了传统PICC置管技术,2012年成立了川东北首家PICC门诊,每年就诊人次达3000例。2013年开展了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让PICC置管技术由盲穿变为精准穿刺,实现了全程“一针无痛治疗”输液目标。2014年成立了PICC置管中心,引进了B超引导下多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由静疗专职护士对全院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住院时间及个体情况进行评估,选择最佳置管途径,使PICC/CVC 置管技术惠及全院各科室,每年成功为新生儿PICC置管200例次,B超引导下PICC年置管量达800人次,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达1000人次。

静疗专家常常深入基层医院,进行静疗疑难置管会诊。今年4月,新生儿科应广安区人民医院邀请,派出沈玉会、鲜蓉华、熊晓莉3名专科护士,为该院一名出生11天的危重患儿成功置入PICC导管,使该婴儿增加了一份生存康复的希望。对口支援静疗专家还指导南江县人民医院、西充县中医院等开展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并且每年承担院内外疑难静疗置管会诊达400人次,使静疗新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及应用,让更多病人受益。静疗小组还承担本院静疗理论技术培训、静疗质控、静疗信息收集分析工作,已成功申报护理科研2项,国家专利4项,年发表静疗论文40余篇,培训静疗专科护士6名。2017年,静疗小组已成功申报为护理重点专科。

努力拼搏、敢为人先,用实际行动展现人生价值,是南充市中心医院护理工作者的追求。全院有普外、胸外、脑外等14个临床外科手术,年手术量近3万台。手术室护士长杨玉玲率领10名护士,大胆开展术中复合保温措施在ERAS中的应用研究。今年已在泌尿、胸外、普外三个科室开展术中复合保温及体温监测300余例,在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缩短全麻病人复苏时间等方面已初见成效。

一项又一项护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护理的内在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也成就了南充市中心医院的跨越式发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曾说:“一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个奉献大于索取,以帮助他人为乐的人,心中一定写满了爱。”南充市中心医院的护理工作者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朴实的爱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美誉。

不知是天生心灵手巧或是执着勤奋,在每次科室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中她总是高人一筹,令同事们刮目相看。1998年7月毕业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彭利红,早在省人民医院实习时,就被医院认为是一个有潜力的护理人。大学一毕业,她就毫无悬念地被选入省人民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2007年9月,忠贞于爱情的彭利红,主动放弃在省城的工作,毅然随爱人来到了南充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当护士。

“规范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不仅使患者感到舒适, 护患关系和谐, 而且有利于保证患者治疗和安全。”彭利红常对同事说,既然选择了护理事业,就要勇于担起这普通的、琐碎的、辛苦的工作,把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投入到所钟爱的护理事业中去。

呼吸内科平均每天有住院病人90人以上,却只有29名护士,是全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彭利红除了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外,还担任科室教学组长,负责低年资护士培训和实习生带教。长年三班倒,并常常加班,对于一个有5岁小孩的母亲来说,彭利红付出的辛劳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在科室里,凡是护士输不起的液体、插不起的管等,护士们都乐于找她。除了繁重的工作外,她还要利用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水平,做到精益求精,改进低年资护士培训模式,提高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及临床观察病情和应急处置能力。

“护士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可以用很专业的护理技术和真诚的爱心让生命多一份安全。”彭利红说,快20年的护士生涯,使她见过了太多的眼泪与痛苦、笑容与重生,也让她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每当看到一个个垂危的生命重获新生,一张张病痛的脸展露笑容,一种幸福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2015年“5·12”国际护士节前夕,医院举行护理技能操作比赛,彭利红以娴熟过硬的操作技术,一举夺得一等奖,受到医院的表彰。

可能是传统观念使然,大多数人认为男护士的出现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并对男人从事护理工作带有种种偏见。然而,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有这样一名男护士却十分受宠。

这名男护士叫陈标,2013年7月毕业于川北医学院护理系,是一名本科生。如今,扎针、挂瓶、包扎、吸氧吸痰、心肺复苏、使用呼吸机、除颤仪、抬担架,他样样都很麻利,深得同事喜欢。

怀着好奇和新鲜感,走进陈标的内心深处,无不感受到“男丁格尔”的自信与活力。出生于苍溪县一个偏僻农村的陈标,当年高考的分数超过二本录取线20多分。填报高考自愿时,他曾一度犹豫不决。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做出了一个令很多同学和父母都不可思议的选择:填报护理专业。陈标说,他最初的想法和理由很简单,就是医院的男护士少,好就业。

选择这样的专业,就意味着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就是到医院当护士。2009年8月,早有心理准备的陈标,不顾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踏进了川北医学院护理系,开始了为期4年的大学生活。从入学那天开始,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机遇总是垂青学业有成的人。2012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举行大学毕业生双选会,陈标陪女同学到医院面试。到了面试现场,事先并未报名的陈标,临时向院方主考申请参加当天的双选面试。经临时研究,院方破例给了他这次面试的机会。

然而,令陈标颇感意外的是,面试结果出炉后,他的同学落选了,他却顺利通过了面试。2013年7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的陈标,很快进入南充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当了一名护士。工作一年后,他被调入了急诊科当护士。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急诊科就处于这个激烈战场的最前沿。陈标十分热爱自己的岗位,在一次次的救护中,他越来越觉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自己的价值。护士长李杰常夸他聪明能干,也很勤快,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目前,陈标已成为急诊科的护理技能操作能手和示教员。平时,他除了在急诊科从事“120”院前出诊外,还主动协助护士长整理科室资料,并分担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

护士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尤其是对急诊病人的护理,男性一般比女性更能吃苦、更有耐力,应急能力更强,发展更有潜力。在急诊科如鱼得水的陈标,毫不后悔当初的专业选择。

她头戴别致的燕尾帽,身着一袭飘然的白衣,步履匆忙地穿梭在病房之间,脸上总挂着不知疲倦的微笑。这就是市中心医院儿科护士何梅给患者和家属留下的深刻印象。

天生丽质的何梅,2003年7月毕业于川北医学院护理专业,在儿科当护士10多年,现已成为儿科护理的技术骨干,带教老师。提起在儿科当护士,何梅颇多感慨。她说,儿科的患者大都是刚出生的婴儿和几岁的儿童,血管比较细,护理治疗不配合,无法直接沟通、交流,打针、输液的难度也超过成人。没有耐心和爱心,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很难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的护士都感到工作压力挺大。

何梅说,给儿童输液,如果穿刺不能一次成功,小孩就会大哭大叫,家长见状也会非常揪心,个别家长还会动粗,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很容易产生医患矛盾。因此,儿科的护士必须提供更专业、贴心的服务,才能赢得患儿家属的认可。她说,近年来,儿科通过进修、专科护士培训、外出学术交流等继续教育活动,开展PICC技术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治疗和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等技术,对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和需长期反复输液、输血病儿的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5年春节前,广安送来一个只有790克体重的早产儿,入院时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家属十分着急。何梅作为责任护士,对他进行24小时连续精心护理,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由于早产,婴儿肠道发育很不成熟,开始她们就一毫升一毫升地给他喂奶,一天一天地渐渐增加。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婴儿出院时的体重已达到1.6公斤,令家属十分感动。

一个护士要管好几张床,很难做到随叫随到,有些患者家属等着急了,就会催促护士,发牢骚。何梅说,遇到这种情况,耐心、友好地跟家属解释,迅速帮忙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办法。带着满腔热情在护理岗位上默默耕耘14个春秋的何梅,在同事和患者家属的眼中是一个操作技术过硬,且非常有爱心和耐心的护士。

已为人母的何梅,每天早晨6点就得起床坐公交车上班,每天往返要一个多小时。除了平时加班外,双休也常常要加班,这让何梅时常感到心力交瘁。可她却说,累点、苦点没啥,只要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就是莫大的欣慰。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在2015年医院举行的“5·12”护士节表彰大会上,何梅荣获了全院“服务明星”的称号。

病人的欢乐与生命中,包含着护士的辛劳与付出,病人的痛苦与死亡中,也包含着护士的无奈与内疚,但愿这个社会,对护士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什么是奉献?奉献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它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包含着崇高的境界,也蕴含着不一样的层次;既展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感染病科原护士长蒲蓉,从1984年6月参加工作开始,就一直在南充市中心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0多年来,她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的护理事业,以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护理的每一位病人,得到了领导、同事及患者的认可,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今年“5·12”护士节,医院授予她“护理奉献奖”,让她倍受鼓舞、心怀感动。

感染病科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是传染病人隔离治疗的场所,主要收治肺结核、肝炎、艾滋病、狂犬病等传染病患者,病人和病源携带者体内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感染病科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当别人谈“传”色变、望而却步的时候,护士必须迎难而上。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可蒲蓉一干就是24年。

在历次的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她都主动冲锋陷阵。2003年“非典”肆虐,南充市中心医院被列为全市“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并在小龙分院建“非典”病房。当一切按计划准备就绪时,就迎来了第一位“非典”疑似患者。作为护士长,蒲蓉主动请缨,带领护理队伍,冲在抗击“非典”最前沿。蒲蓉说,那时每个医护人员都要穿上多层防护物品,因为天气炎热,衣服穿得又厚,工作一天下来人都“虚脱”了。

我国首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秀瑛曾说,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护士们的灿烂爱心,组成了一股强大的爱之暖流,温暖着那些被病魔折磨的心灵。

胸心外科是一个手术风险高、病情变化快、术后并发症多的科室。要减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工作是重中之重。护士薛晓燕回忆起刚到胸心外科时,看到手术后所有病人全身都插满管子,战战兢兢不敢上前,害怕一不小心,就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不久,病房里一名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全部抢救过程更让她震惊:建立静脉通道、用药、CPR、电击除颤、气管插管,一切都异常紧张却又井然有序。医护人员之间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充满默契,彼此的配合都游刃有余。她曾扪心自问:以后能不能胜任胸心外科的护理工作?

也许正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的不自信,让薛晓燕感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她深知要想做好一名护士,除必须熟练掌握打针、输液等基本技能外,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及通畅的医患沟通能力。要具备像鹰一样的眼睛,捕捉到病人最早期的病情变化,为医生赢得最宝贵的治疗时间,将病人的异常病情变化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此,她每天步履匆匆地穿梭在各个病房,不断向高年资老师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并应用于实践。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成功。一次,有位老大爷在食管癌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咳痰无力,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家属十分着急。薛晓燕听诊发现,大爷双肺痰鸣,必须吸痰清理呼吸道,否则有呼吸衰竭的危险。然而,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家属的强烈反对:“不吸,不吸!莫越整越恼火!”面对家属的不理解和阻挠,她耐心地向其讲解吸痰的必要性,解除家属内心的忧虑。医嘱下达后,她立刻给予患者吸痰,操作准确无误。吸痰管一次进入病人气道,大量黄色粘稠痰液被吸出。家属肯定地向她点了点头,大爷竖起大拇指对她说:“姑娘,我现在觉得舒服多了!”对此,薛晓燕异常兴奋,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她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做得更好。

人们都说,护士工作又脏又累、单调乏味,但是在薛晓燕看来,自从戴上“燕尾帽”的那一刻,读人间病痛冷暖、阅患者喜怒哀乐,每天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如今,她已成长为全院的优秀护士。

俗话说:爱能产生爱,仁心能换得人心。南充市中心医院的护士们正是用心中的“大爱”,使病人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人性的芬芳,演绎出了为患者服务的多彩人生。

新闻推荐

法律援助帮忙 农民工领到被拖欠工资

本报讯(记者杜杰)“真的感谢你们,帮我们要到了工资!”7月5日,4名南充籍农民工在高坪区司法局青居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法律援助下,领到了被拖欠的工资8万余元,为此他们专程来到青居司法所表示感谢。据了...

南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