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岳大胜:脚步量民情 实干赢民心

四川科技报 2017-03-03 10:44 大字

本报讯 近日,笔者在巴中市南江县红四乡刘家村见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岳大胜,小麦肤色,运动鞋、草帽、裤脚上还沾着几粒草籽,驻村两年多时间来,他俯下身子、苦干实干,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得民心,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脱贫奔康路。

刘家村是南江县1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无一座像样的砖房、无一条硬化水泥路、无一个增收产业、无一分集体经济收入,是典型的遗留问题多、群众骂声多、信访告状多的“四无三多”村。为准确了解村情民意,岳大胜带着被褥、洗漱用品住进刘家村,入户了解情况,召开村“两委”干部座谈会,走村串户与村民倾心交谈,把全村贫困群众的疾苦实情记在了心头。结合村情,岳大胜确定了“整顿干部队伍夯实基层堡垒、改善基础设施夯实脱贫保障、加大产业培育夯实致富效果”的发展路子,落实了19名党员与54名贫困群众结对帮扶责任制。

要致富,先修路。岳大胜深知这个道理,到村以后就把村道公路硬化作为驻村帮扶的突破口,先后争取协调项目资金730万元,打通2公里断头路,硬化村道路7.7公里。除此之外,他还带领村组干部一起改造农村电网,新建了集中供水站,启动4个聚居点建设,修缮了停摆多年的村卫生室;帮助2名失学的留守儿童重返校园,将1名居住在危房中的五保老人送到长赤镇敬老院集中供养。

基础条件改善了,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呢?岳大胜再次陷入了思考。“因地制宜发展群众适合的增收产业,在不增加群众资金投入和经营风险的前提下,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岳大胜经常对村“两委”干部讲。为此,他通过走访调研,并和村“两委”商议,根据刘家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最终确定了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多方打听,岳大胜找到南江县永福肉牛养殖场,并将其引入刘家村,以代养、购买、务工等三种方式发展肉牛养殖。刚开始,一些群众听说要帮别人养牛,立即就打了退堂鼓。面对阻力,岳大胜先把一些群众带到永福肉牛养殖场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肉牛养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经过岳大胜反复做工作,终于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自己买一头牛要6000左右,但帮养殖场养一头牛,只需要交1000元的保证金,产的小牛还是自己的,最后以市场价卖给养殖场,很划算。” 3社村民罗超荣通过这种养牛模式得到了不少实惠,今年养了5头牛,年收入达4万元。如今,像罗超荣这样的养殖户在刘家村比比皆是。“我们要尽快通过产业发展,让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对于村里未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岳大胜充满了信心。

(本报通讯员 肖定怀)

新闻推荐

川乌出苗了 松土除草最要紧

资料图片。“你看嘛!我们这个村种植的近千亩川乌眼看就要出苗了,出苗后有些贫困户还不晓得咋个搞管理呢!……”2月17日,笔者在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谢华高急切地说道。对此,笔者便当...

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