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可测”风云
气象局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人工增雨火箭车的工作原理。
□本报记者 吴平
人工增雨火箭车、便携式卫星导航探空系统、气象应急指挥车……平时难得一见的神秘气象仪器,在3月22日由省气象局工作人员一一介绍给前来参展的群众。
3月23日是第55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省气象局副局长陈云峰指出,气候持续变暖,强降雨、大面积干旱等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希望借此次活动,让群众提高对气候变暖的重视度,厉行节能减排,提高防灾减灾的知识和能力。
2004-2006年,全省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204人,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农村防雷意识薄弱,在防雷设备上投入不够。
但雷电能使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化合成二氧化氮,被雨水溶解落地后便成为天然氮肥。此外,雷电引起高空与地面的电压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能力,加快农作物生长。“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进行气候行动,需要农户掌握更多气候知识。”陈云峰总结道。
“科学素养高低直接关系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效果。以日本为例,其地震比四川频繁多了,但伤亡却少得多,他们的防灾教育、预报系统、避险演练等都很到位。而我们的学生,有多少能说得出橙、黄、蓝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代表什么意义,需要采取什么措施?”陈云峰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讲,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可以说是第一位的“气候行动”。
对于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生力军的新型经营主体,更要积极与当地气象部门合作。如今全省气象信息员覆盖100%的行政村(社区),气象直通车服务也日益被农户接受。前不久,南江县气象局与县农业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县农业局茶叶中心和元顶子茶场向气象局提供茶树技术资料和生长发育数据,县气象局则通过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和短信平台发布 “茶树气象服务周报”和预报预警消息,开展茶叶采收等气象服务。
“传统农业,只能看天吃饭,防灾减灾被动滞后;现在我们实现了天有‘可测\’风云,能提前应对。”陈云峰认为,前提是农户加强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认识,让气候知识服务支持气候行动,如此,方可增强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
图片由省气象局提供
新闻推荐
4月24日,南江县北极乡芭蕉溪村一养羊大户正从养殖场中赶出羊群准备上山放牧。目前,南江县有3000多农户利用无污染的荒山荒坡生态资源养殖南江黄羊。特约通讯员肖定怀摄...
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