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全普编著整理县官作画留万民伞送官清朝光绪年间云南

达州晚报 2014-10-21 14:00 大字

张全普 编著/整理

县官作画留 万民伞送官

清朝光绪年间,云南呈贡县(今昆明滇池东岸)孙清士进士及第后,于光绪4年(1878年)进川。

孙清士16岁考中秀才,20岁便与表妹梅静成婚。梅静不但端庄秀美,而且聪慧过人,自幼喜诗书画,尤爱工笔花鸟;而孙清士善松竹梅。夫妻俩有共同的志趣,常常在一起互相切磋技艺。后来,在贤妻劝慰下,孙清士上京考试,一举登上龙虎榜,高中一甲进士。殊料,官场黑暗,孙清士没有去走门子,吏部发牌给他的是到“上看一线天,下看万丈渊,对面能说话,走拢大半天”的“难江”(南江)任知县。

孙清士想,不毛之地,百姓清苦,愈发需要有志于民的清官去安抚。于是,别了娇妻,身负一支相伴多年的笔,徒步启程上任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孙清士到任后,首先兴办学校,亲自到书院讲授。紧接着,惩治豪强,使之令行禁止,他查阅县衙案卷,处理了积案。南江难,难在交通上。孙清士就下决心架桥修路,带头省吃俭用,捐款捐粮,很快在当地出现了铺路架桥的热潮。张公桥、刘家桥相继落成,寡妇出资修了“寡妇桥”,川陕边境白头滩修了索桥,沿溪修了跳蹬桥,“二十四道脚不干”搭起了独木桥和浮木桥;县城水码头、正直渡口、下两河、神潭溪义渡相继建立,终年有专人守护。“上看一线天,下看万丈渊……来了孙大人,山里见青天;山上修了路,河里有了船;山民进了城,商人进了山。”这首流传于南江的民谣,是当时南江县发展的真实写照。

光绪7年(1881年),孙清士因在南江做出了政绩,被调任巴州知州。消息传开,南江百姓拥向署衙,送礼、送匾的人排起了长龙,以表达对这位父母官的感激之情。这些都被孙清士一一拒之门外。孙清士闭衙三日,作《题画南江城山水赠巴山父老》巨幅工笔画挂于大堂正中,并在画的天头作诗一首:

暖入东郊路,川原绿渐生;

沙痕留雁影,雨力壮滩声;

一水绿环市,万山青抱城;

风光就此地,助我笔纵横。

三天后,衙门大开,众人见大堂挂上了这幅画,乡绅和长者商议,为成全孙县令的美意和酬报深恩,共议配写一幅对联,堂口悬巨型金字匾额。

联曰: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匾额:官民情深。

同时送把很大的万民伞,撑在衙门口。所以后来人们说这是“县官作画留,万民伞送官。”

去时还是来时贫。孙清士在离任之时仍是单人独行,简装到巴州仍不改当年的风范,既有政声和好的口碑,又留下了许多诗文和笔迹。

孙清士工诗,尤精于画。花卉宗徐渭,颇有生气。晚岁致力山水,法沈周、董其昌,书法亦佳。

(十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曹海峰文图她如一片小小红叶生得高洁绚烂如花

■本报记者曹海峰文/图她如一片小小红叶,生得高洁,绚烂如花。她若一剪寒梅,坚毅不拔,百折不挠,愈是风欺雪压,愈开得精神。12月1日,攀枝花学院会堂内,大型川剧音乐故事剧《巴山红叶》再一...

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