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学生:说好每年资助怎么断了 资助方:说好感情维系怎么断了

成都商报 2012-12-10 14:10 大字

11月21日一篇名为《致南江县教育局:南江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怎么有头无尾?》的网帖被发布于“麻辣社区巴中论坛”。发帖人询问,为何说好4年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刚刚到第二年,却已不见动静。有网友跟帖表示疑问,钱哪里去了?但11月26日的官方回复,却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回复称:“帮扶好人心凉,所以取消后续资助。”

成都商报记者通过各方了解,还原了整个资助从欢喜开场,到心凉落幕的过程。

大学生发帖:

贫困生资助 有头无尾?

11月21日,现就读于浙江大学大二的学生赵明(化名)在“麻辣社区巴中论坛”首次注册登录,发布了题为《致南江县教育局:南江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怎么有头无尾?》的帖子。

在帖文中,赵明表示:自己2011年高考毕业,当时县里联系的贫困大学生资助,说是四年,每年5000元,2011年8月自己在县教育局开会直接领到资助。今年自己大二了,给县里面管贫困大学生资助的黄杰打电话问他资助的事,没想到他电话号码换了,找不到人了。小赵在帖子最后提出:南江县教育局能帮帮我们么?

11月26日,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南江县教育局资助中心跟帖回复:南江县贫困学生资助中心于2011年暑期得到了10位成功人士的支持,2011年8月15日上午资助者与新考上大学11名学生在南江教育局会议室召开了一对一帮扶会,创业成功人士自己选择资助对象,现场交换了电话号码,给自己资助的学生现场每人发了5000元资助款。

创业成功人士要求学生们在读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平常给他们多交流,以后生活上有困难,他们愿意再资助。资助会上资助中心黄杰主任要求受助学生要与他们多沟通,随时报告学习生活情况,争取以后更多的帮助。该项资助款项由捐赠人直接支付给受助人,资助中心不经手资助金。

截至今日,据了解部分受助的学生到校后变换了电话号码,就没有主动与帮扶他们的好心人士联系,更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让好心人士感到心寒,所以,他们决定对个别学生不再资助。

事件回放

8位热心人资助11名大学生

如今,在网页上搜索,仍然可以看到这篇名为《南江县11名贫困大学生获资助》首发于2011年8月17日的新闻:“为切实帮扶贫困家庭大学新生顺利入学,南江县教育局通过多种方式联系资助方,得到了该县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的积极响应。8月15日,8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来到县教育局,为今年升入大学且家庭困难的11名大学生每人资助了5000元现金。创业成功人士蒲稳表示,今后将每年为受助学生资助5000元学费直至其大学毕业,他希望受资助的学生在校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黄杰回忆到,“8位资助者分别从外地赶回巴中南江县教育局,和这11个大学生娃娃见了面开了座谈会,确定了帮扶的对象,气氛非常融洽。”

资助的这一年,学生们鲜有音讯,部分同学更换手机号码也没有告知一声。“做好事的‘感觉\’,和当初以为的不太一样。”

资助者回应 做好事的“感觉”和以为的不一样

黄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2011年8月至今,这11名学生除了一位学生的家长和自己联系过几次之外,其他的学生从未和资助中心联络过。

“其实,资助中心做这些工作都是分内的事,所以自己和中心的工作人员也不图感谢。只是怕这种情况会伤了部分资助者的心。所以,不论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自己都会和当初的资助者一一发短信问候,有时打打电话维系感情。”

“资助中心从2005年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至今已经坚持了7年多。但是这些年,很少有学生发来一条信息,打来一个电话,或者在邮箱里寄来一张电子贺卡表示问候。”黄杰补充说道:直到看到这篇帖子后,黄杰和西安的资助者刘先生联络后,明确了停止资助的原因,方才上网回复。

据了解,今年取消资助的刘先生,在2011年的座谈会上一共资助了3名学生,而2012年这3名学生即将读大二时,刘先生对他们停止了资助。有同学发来短信询问何时可以收到资助款项时,刘先生回复:“近来比较忙。”

对此,记者昨日了解到,这种帮扶资助出于自愿,并非硬性要求。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联系上了发帖人赵明的对应资助人,在西安的成功创业者刘先生,电话里,刘先生表示资助的初衷只是个人想做点好事,“可是做好事的‘感觉\’,和当初以为的不太一样。所以,终止了部分资助”。

据资助中心后续了解的情况来看,8名资助者都或多或少有些抱怨:“感觉这样的资助似乎没有多大意思。”因为资助的这一年,学生们鲜有音讯,部分同学更换手机号码也没有告知一声。

“对资助者的感情,既亲近,似乎中间又隔开了很远的距离。我想过打电话时肯定要说很多‘感谢\’,可是觉得有点尴尬和突兀。想来想去,就没有打。”

大学生小赵 不是有意伤害好人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了发帖人,现就读于浙江大学大二的赵明。赵明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资助停了,所以想问一下。“学校要求在8月20日交一学年的学费6800元,8月10号左右,我跟刘总(资助者)发了条短信,询问过这件事,刘总说这几天他有点忙,至于学费,他说等他忙过了就打。但一直没动静。”

记者了解到,小赵的爸爸在山东一处工地上做砖工,工资到年底才能结算,小赵的妈妈在山东的一家小饭馆内当服务员。

在发给刘总短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后,小赵的爸爸向包工头反复说明情况要到了几千块钱的工资,这不够全部学费,其他的钱,他从亲戚那里借了点。

昨日,小赵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发帖之前,家里就已想办法把学费凑齐交了。自己交了学费后,另一名受资助的女孩子小何和他联系上了,小何说她的资助也没有了着落。“小何更腼腆内向,不敢问也不敢说,她拜托我再问一下,于是我就发了帖子。”小赵昨日如此解释发帖原因。

在记者的询问之下,赵明说,自己对被资助这件事一直心怀感激,对资助者的感情,不同于亲人也不同于老师更不同于朋友“既亲近,似乎中间又隔开了很远的距离。”虽然自己有给资助者刘总发过几次短信,但是总体来说,确实联系比较少。几次想主动联络,又怕对方很忙,“我想过自己打电话时该表达的内容,肯定要说很多‘感谢\’,可是又觉得有点尴尬和突兀。想来想去,就没有打。”直到自己看到网上回复,才晓得原来是这个原因。“我不是有意想伤害到这些好人,如果时间能倒流回去,我绝对会调整自己的做法。”

昨晚,从记者处了解到小赵的想法后,刘先生随后表示,如果被资助的学生以后跟自己保持正常的沟通与联系,自己还是会继续资助下去的。

“现在才知道是由好心人直接帮助的。一定要跟人家好好道个谢,道个歉才行。”

小赵的父亲 山里面的人,确实不懂得打交道

记者在小赵的QQ空间上看到,小赵经常转发一些为其他同学献爱心的内容。

赵明的父亲老赵昨天表示,若不是记者告知,自己一直以为是县政府在资助娃娃上学,现在才知道是由好心人直接帮助的,老赵有些慌张,说道:“我初中没毕业就没上学了,是山里面出来的人,确实不懂得在社会上该怎么好好跟人打交道。现在知道了这个事,一定要跟人家好好道个谢,道个歉才行。我不盼那个好心老板能继续帮助,去年人家帮了一次,就得谢谢人家了,是自己没做好。”说完这些话,老赵犹豫了一会又说到,儿子在家里面,只顾得上催他好好学习。至于怎么待人接物,怎么与人交往,自己很少跟儿子提起。

成都商报记者 梁梁

广元巴中新闻热线 18781203671

新闻推荐

4名被资助学生的内心独白 钱的痛 心的窘

助学风波追踪压抑“当时哪怕只是想到(钱)这个问题,都会觉得压抑得无法呼吸。”“我们的家庭甚至不能满足一些基本生活需要的时候,资助者的年收入是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窘迫“我怕电话打过去,让他(资...

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