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定怀董金昌本报记者李传君一心二叶山泉水四月清明午
□肖定怀 董金昌本报记者 李传君
“一心二叶山泉水,四月清明午采茶。”4月4日,记者在南江县黑潭乡南鹰村看到,满山遍野的茶园一望无际,苍翠的大叶茶正吐着新芽,男女老少穿行在茶树间,一双双巧手在茶尖上舞动,鲜嫩的茶叶“飞”进了竹篮。
南鹰村位于云顶山下,距南江县城60公里,平均海拔850米,属典型的高山贫困村。但该村富含硒土资源,有20多年的种茶传统,是南江县富硒茶主产地之一。2011年7月以来,该村纳入连片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高山贫困村治穷治愚致富新路子。
依托资源兴产业
一望无际的茶园里,南鹰村一组村民赵朗和妻子蒲爱江戴着斗笠,挎着篮子不停地忙活着。清明前后茶叶品质好,夫妻俩一大早就出来采茶,如果抓得紧,两人一天可采6斤新鲜茶叶,每斤鲜茶叶可卖到55元。
据村支书谭顶一介绍,连片扶贫开发带来发展新机遇,南鹰村依托市级龙头企业元顶子茶场,借助“云顶茗兰”、“光雾茗兰”品牌,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引180多户村民加入茶叶协会。去年以来新植南江大叶茶550万株1000亩,全村茶园面积达到4200亩,茶叶产值实现300万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2300元。
3月27日,首批包括甲鱼、花鲢、白鲢、草鱼等价值160万元的鱼苗,分别从重庆、湖南等地运抵南鹰村生态富硒鱼生产养殖基地。326亩稻田共投放鱼苗320万尾(只),预计产量可达到18万公斤。村主任兼渔业协会会长谭红明说,去年底,四川金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渔业协会正式签订养殖加工合同,计划三年内投入5000万元,将该村打造成巴中市唯一一处集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大规模无公害生态富硒鱼现代养殖场。
“做大做强富硒茶,开发富硒鱼。”黑潭乡党委书记李文峰说,“五年内,南鹰村将发展稻鱼轮作1000亩,规模种植茶叶5000亩,人均纯收入可达1万元。”
依托产业建新居
穿行在南鹰村平坦宽阔的水泥村道上,一幢幢靓丽气派的巴山新居,一口口碧波荡漾的屯水池塘,一条条灌溉渠道让人眼前一亮。不远处,挖掘机不停地轰鸣,农民们砌砖的砌砖,粉刷的粉刷,聚居点还在向纵深推进,村级综合服务室正在如火如荼建设。
“家里4亩鱼塘流转出去,每年收入2400多元,还可到村上企业打工挣钱,4亩茶园收入也在2万多元,比外出务工强得多。”村民谭育明说。收入稳定了,村民都愿留下来。南鹰村是南江县“实施扶贫开发、推进城乡统筹”规划建设的中心村,通过整合连片扶贫开发、巴山新居、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实行公益公建为主、户建户投为主,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带动群众投入和社会投入,鼓励和引导群众向聚居点集中建房。目前,规划聚居点3个,聚居农户380户、1370人,聚居度达到90%。
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杨子中告诉记者,像南鹰村一样,全县围绕富硒茶、生态旅游等产业基地,建成元顶、焦家河、普陀等产业新村46个,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等方式,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目前,黑池、南鹰等中心村初具规模,元顶、碓盘等178个聚居点基本建成。
依托新居树新风
“以前是单家独户,现在大家住在一起,好多习惯还得改。”南鹰村旱坝子聚居点居民张阳武说,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居民的生活习惯、文明行为、道德风尚也需提高,党政干部、大学生“村官”已与当地村民结对帮扶,定期不定期到村指导环境卫生、文明习惯养成等。
为加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红光乡黑池村把“五星级”农户评比纳入中心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评选出一星级180户、二星级34户、三星级15户、四星级10户、五星级3户。无独有偶,东榆镇槐树村在农户中也开展了评定 “守法星”、“富裕星”、“感恩星”、“文明星”、“和谐星”活动,以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倡导文明新风。
扶贫开发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更要努力建设健康文明新生活。县文明办主任李荣富告诉记者,全县共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8个、市级文明村镇29个,评选农村 “双文明户”2.2万户、“五好家庭户”5.1万户、“遵纪守法户”3.5万户,“星级和谐农家”3万户。
新闻推荐
南江互助资金扶贫项目惠及9497户农户本报讯(孟勇记者尹勇)9月11日至12日,全国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研讨会在巴中市南江县举行。自2010年被列为全国互助资金试点县以来,南江县实施村级互助资金项...
南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