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南江走访了一些边远山区的村

四川日报 2012-02-21 19:27 大字

2月15日,记者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南江,走访了一些边远山区的村小,发现这里的孩子们虽然能吃上热气腾腾的午餐,但营养状况仍有待改善。

场景一

上两乡洋滩村小学有的孩子花1元钱买包榨菜下饭

中午11点,上两乡洋滩村小学正值第三节下课,在一间简陋的小伙房,一口大电饭煲冒着热气,上面垫了个蒸笼,丝丝饭菜香从蒸笼里飘出来。该校56个学生,一年级17个,二年级8个,幼儿班31个。每个班一个电饭煲,下面煮饭,上面热菜。上两乡中心小学校长邓波介绍,煮饭的米是学生定期从家里带来,菜则是每天早上孩子们从家里带到学校,然后由老师将所有学生的菜混合在一起,蒸热后大家一起吃。

揭开幼儿班的锅盖,记者发现里面仅有三只碗和一个不锈钢盅子,土豆丝、魔芋丝、豆腐干、炒鸡蛋,里面夹杂着零星几颗肉粒。这难道就是31个幼儿班孩子的午餐?不说营养,仅数量都不够。然而更让人揪心的是,在二年级教室里,记者从好几张课桌里翻出一袋袋榨菜,张思祥老师说:“这是没带菜的孩子从学校旁小卖部买的,像这样吃榨菜下饭的孩子还有不少。”略显羞涩的吴燕(化名)告诉记者,因父母常年在山西打工,忙碌的时候,爷爷奶奶没时间给她做饭,便给她1元钱,中午只有买袋榨菜下饭。

场景二

桥亭乡龙门村小学小伙房停办,学生跑步回家吃午饭

临近中午12点,桥亭乡龙门村小学仅有的10个孩子早已是饥肠辘辘,早些年学校还有个小伙房,因学生一年年减少,老师也只有一个,现在小伙房停办,孩子们放学后只有回家吃午饭。桥亭乡中心小学校长汪德昌说,该乡只有两所村小,学生和教师人数都很少,学校都没有办小伙房,最远的孩子中午放学后,跑步回家吃饭都需要30分钟,吃完饭还得马上跑回来,赶下午1点半的课。

场景三

南江镇碾盘九年制义务学校受限于经济条件,营养合理搭配较难

中午12点,南江镇碾盘九年制义务学校学生食堂十分热闹,食堂师傅个个白衣白帽,学生自觉排队打饭打菜,一份素菜加饭4.5元,一份荤菜加饭6元,女生们大多是土豆丝加白米饭,男生们大多喜欢粉蒸肉加白米饭。校长刘军介绍说,在物流成本一直居高的南江,学校本着保本经营的原则,这样的饭菜不算贵,但绝大多数学生出于家庭经济的考虑,或荤或素只买一样,营养搭配也不是很合理。

南江县:要达到国家营养标准,距离还远

南江县教育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全县仅53所中心校及以上学校建起了正规食堂,从2006年起,南江实行 “三小三热”(建起小伙房、小菜园、小基地,让学生在校有热饭吃、热汤喝、热水饮)活动,374所村校中至今仍有90%以上村校仍保留小伙房,能保证孩子们吃上热饭热菜,但要达到国家有关营养标准,确实还有很大差距。

南江县教育局局长郭辅邦说,南江进入了国家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范围。据了解,省政府也在具体研究制定四川省的营养改善计划,很多县的学生都渴望得到每天3元钱的营养补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的提议也很受推崇。不久的将来,学生们的营养午餐问题可望得到根本解决。

□谢尚尧 本报记者 李传君 文/图

新闻推荐

南江县流坝乡山上山下近千亩荷花竞相盛开吸引大批

8月7日,南江县流坝乡山上山下近千亩荷花竞相盛开,吸引大批游人。据悉,流坝乡通过利用城郊优势,打造以莲藕为特色的观光农业。肖定怀摄...

南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