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陕西好人故事 28年坚守,让电影走进乡村每个角落 ——记中国好人、太白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任育问
本报见习记者 李妮 记者 赵波
“我喜欢这个行业,看着乡亲们开心的笑容,我就高兴。”7月5日,太白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任育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45岁的任育问,已经走遍太白县7个镇66个行政村、2个社区,放映电影5200多场,观众达到100多万人次。28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坚守在放映机旁,抒写着一位基层电影工作者的执着追求。
今年5月,任育问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一个梦想,无悔坚持
“我这个人,从小就喜欢看电影,每次看到好电影就想分享给更多的人。”任育问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就喜欢跟着在县电影院工作的父亲到农村为群众放电影,那个时候就体会到了光影世界带给群众的幸福感。从那时起,成为电影放映员这个梦想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在任育问的心中发芽。
1990年,任育问开始为太白县的群众放映电影,将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他们身边。那时,处在秦岭山区的太白县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村上隔三岔五就会放电影,电影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打开视野的方式,也成了人们当时最“潮”的娱乐方式。
为了让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看上电影,任育问租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自己学着开。三轮摩托车稳定性较差,为了防止车辆振动损坏放映机,他常常将自己的衣服垫在放映机下。有一次去靖口镇庙台村放映电影时遇到大雨,他把雨衣脱下来盖在放映机上,自己却淋成了落汤鸡。有些道路连三轮摩托车也无法行驶,任育问就把放映机扛在肩上继续向前走……
一路走来,任育问在电影放映的路途中也遇到过危险。2001年的一个晚上,在咀头镇北沟村放完电影骑三轮摩托车返回途中,由于视线受阻,任育问与一辆迎面而来的摩托车相撞,被甩出四五米远,当场昏迷。经过抢救,他醒过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放映机和音响设备都好着没?”伤愈后,妻子多次劝他转行,但任育问依然骑着三轮摩托车带着放映设备,奔走在太白县的每一个村庄。
一种生活,无私奉献
成为电影放映员后,为了尽快掌握放映技术,任育问从设备装车、现场设备安装、电影放映一一学起,还专门买了相关书籍,对照不懂的问题,细细研究。工作之余,他还手把手地教其他放映员如何发现问题、排除故障。有些年龄大的放映员不熟悉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状况,任育问总是不厌其烦地多次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技术。
任育问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电影放映员,还是一名义务宣传员。他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制作视频等技术,每次放映电影前,他都会先播放一段自制短片,短片内容包括国家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
乡亲们都说,任育问不仅送来了好电影,还带来了好风气。一天,任育问发现黄柏塬镇皂角湾村的两位村民因一些小事发生争执,他便主动上前调解,还邀请他们共同去观看电影。在欢笑声中,这两位村民最终握手言和。
“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我会挑选不同的电影来放映。”任育问说,“前段时间恰逢‘七一\’,我就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红色主题的电影,如《南泥湾》《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等,很多村民对中国共产党艰难奋斗的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家都说要好好珍惜如今的好日子。”
一种信念,无尽守护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村电影放映事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任育问对此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期,但他始终觉得在户外放映电影有其存在价值。
“在户外放映电影有着很强的仪式感,它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任育问说,“有一次我去农村放电影,还没开始放映就下起了大雨,但很多人都撑着伞在广场上一直等待。”这件事令任育问非常感动,他感受到了群众对他的支持和理解。
为了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观影,任育问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开通了“太白公益电影”微信公众号,还特意举办了“春节观影有奖竞答”,内容涉及国家有关政策、县域经济发展、党的建设、传统文化、安全常识等。
“只要能让大家看上电影,让大家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做什么都无怨。”任育问说,他将用一生来守护这份事业。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张超通讯员邢玉霞王欢)端午节将至,以粽子为主的端午食品逐渐进入销售旺季,为保证群众食品安全,近日,太白县黄柏塬...
太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