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简淡的《三国》壁画本报记者 李波 王星
去太白,肯定能听到关于三国的故事。一起褒斜道,二因诸葛亮。
褒斜道在中国历史上开凿早、规模大、沿用时间长,一直是南北兵争军行和经济、文化交流必行之道。《史记·货殖列传》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通过这条路,蜀汉丰富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长安三辅地区发达的文化流传蜀汉,促进了南北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没有贸易的时候,便是军事用途较多的时候。诸葛亮多次北伐,大部分走的就是这条道。最后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大军也是从这条路返回汉中。在太白县还有个方才关村,据传就是当年在此地停放过诸葛亮的棺材而得名。
听说太白县鹦鸽镇有《三国》壁画,在这么一个有着真三国故事的地方,这样“专业对口”的壁画肯定是上上之品,于是我们一大早就往鹦鸽赶去。
绕过眉县,进入太白县境内不久,就到了鹦鸽镇,几句话问明了五朝堎村的具体所在,一路飞奔了上去。走在盘山路的半道,一座颇具气势的大殿背对着我们,出现在通村水泥路的旁边。大殿正前是如今农村早已寻不到踪迹的“场”,看样子是前不久晒麦子刚用过,用碌碡压得瓷实异常,远看好像闪着光。“场”的周围,四五个新鲜的麦草垛子环绕堆放,凭直觉,这大殿就是我们要找的壁画所在了。
赶紧小跑着转到大殿正门,让人意外的是,殿门大开着,不同于其他地方见到的小庙,这座画满壁画的庙,像是早早“欢迎”我们的到来。
进门看壁画自不必说,让人意外的是,在鹦鸽的六家村,我们遇到了另一处小庙。
和五朝堎村隔着一座桥、一条河,分属一座山的两个山脚,便是六家村。不同于五朝堎村的未见村子先见庙,六家村的小庙是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找到的。引路的村民带着我们先到了管庙人的家里,顺利地见到了管庙人。拿着钥匙的管庙人很是热情,一路上给我们讲述关于小庙的故事,故事曲折离奇、跌宕起伏,让人对庙中的壁画更是向往。直到我们站在了小庙前,大家愣住了:坐北朝南的小庙显然刚刚修葺一新。管庙人有些骄傲地告诉我们,这是村里人刚刚筹资新建的,不过至今还欠着1万多元画庙人的工费。这新砖新瓦新墙头的小庙里,还会保存明清时期的壁画吗?
太白县鹦鸽镇五朝堎村和六家村的壁画,既有惊喜,又有遗憾。
五朝堎村里有壁画的庙是关帝庙,庙门上贴着“坐观春秋文夫子,单刀赴会武圣人”对联。不同于他处,这里的庙门是敞开的,山墙上的壁画进门就能看到。
一袭绿色战袍,一缕飘逸的胡须,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马……细观壁画,能辨认出画的是《三国》故事,其中以关圣故事居多。这也不足为奇,在西府民间,关羽“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一直被百姓所崇敬,关帝庙也多修建于村中。
没费多大周折,就找到了壁画,这是该庆幸的,但五朝堎村壁画的严重“泛白”,着实让人始料不及。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李强,长期从事西府民间壁画的研究,他也是我们壁画系列报道的专业指导老师。此行据李老师上次见到五朝堎村壁画,已有四年多的时间。虽然以前就知道壁画“泛白”严重,可现在依旧遗憾得半晌不语,半天才说了三个字:“可惜了!”李强介绍,五朝堎村壁画受到“绣像”连环画的影响,画风比传统的更讲究造型准确,其绘制年代推断为清末民初。
壁画的画幅上下用彩云、花卉等图案分界,主图上方分别绘有八仙、二十四孝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李强认为,壁画上的八仙,从画面的构思与人物形象看,与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用笔造型接近,颇有古风,这种接近文人画的特色在西府地区很少见。
与陈仓区、凤翔县壁画中所绘的《三国》人物不同,五朝堎村壁画上的人物少了些粗犷,多了几分清秀。有人推测说,此处的画匠应是江南人士,他的壁画达到了“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的境界。对此观点,李强表示,这仅是一种推测,在他看来,此处的壁画只能说审美上受到了清代文人画的一些影响,清雅简淡。
是什么造成五朝堎村壁画“泛白”如此严重?据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人为了保护壁画将其用白灰涂抹,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清洗出来,但自从经过这次刷洗后,壁画的色彩开始出现淡化。
在五朝堎村的不远处就是六家村,据2013年李强老师的调查报告显示,此处的七圣宫内有完整的两处壁画。但遗憾的是,四年之后,我们只找到了一座重建的“山神庙”,它是村民们在七圣宫的原址上去年新建而成的。管庙的刘老太告诉我们,七圣宫里原来是有壁画的,可早已模糊不清,村里人为了保护老庙,就筹钱重建了,还特意请来了凤翔的匠人,新画了壁画。抬眼望去,这壁画新得发亮,故事内容是姜子牙恭请出山、周贲入山寻太子、药王采药问草、药王入宫治病等。
几年的光景,近百年的壁画悄然远去,或许保护不等于重建……
新闻推荐
阳光讯(邢玉霞记者董宁宁)6月29日,太白县食安办组织该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在街心广场开展“2017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活动。本次宣传活动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共享幸福慢城新太白”为主题,...
太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