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丹青抒情怀
艺术成就
郑玉林,号放意斋主,陕西岐山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曾任宝鸡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各界书画院副院长,宝鸡市文联副主席,宝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其创作的《舒展》《十里清香出荷塘》《阿里写生系列》等90余幅作品,分别在马来西亚及中国的北京、深圳、西安等20多个城市展出;百余幅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报刊。版画《蓝蓝的天》获陕西省首届版画展览优秀作品奖;国画作品《荷》获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山水画《铁龙吟秦山》获第二届陕西美术奖。荣获“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称号。
郑玉林堪称才子,美术作品屡获大奖,电视作品全国摘金,散文佳作名家称赞……“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好社会,遇到了一帮好人。”郑玉林如此总结自己的幸运。其实,哪有凭空的幸运,运气往往青睐那些努力、勤奋,且有梦想、有准备的人。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郑玉林刻苦学习绘画,是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进入美术学院深造的农村娃之一;作为文化新闻单位的一名干部,郑玉林钻研业务,成为新闻宣传战线上的排头兵;作为一名画家,郑玉林40年来笔耕不辍,国画作品笔墨奔放、浑厚自然,极具个性;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郑玉林为宝鸡美术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走进郑玉林的画室,《钟馗》《荷花》《西藏写生》等作品扑面而来,大抵呈现出他近两年的艺术个性与风格。我们不妨跟随他的画,分享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乡土滋养艺术根苗壮
“壁画、年画、农村描花箱柜等民间美术,启蒙了我的绘画幼芽。”
出生、成长的地方是许多艺术家的启蒙地,郑玉林也不例外。1954年,郑玉林生于岐山县枣林镇郑家村,村里小学是原来的祠堂,墙上画满壁画,郑玉林时常盯着发呆。彼时,村里有位画箱柜的画匠与郑玉林的父亲是至交,郑玉林常有接触,那些箱柜经画匠的手一勾一描,仿佛成了有灵性的物件。西府刺绣、木版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品让郑玉林震撼,“好像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的牵制”。在这种力量的引领下,郑玉林拿起画笔自学绘画。那时郑玉林向往绘画,更向往外面的世界。
1970年,冯家山水库工程上马,郑玉林初中毕业后加入修水库的民工队伍中。拉土方、夯土打坝、打隧道修水渠,郑玉林窝在200多人的民工大棚里,仍然不忘画画。1974年秋,郑玉林接到一个好消息——参加放映员培训,当公社电影放映员。此后3年,郑玉林用架子车拉着放映机,几乎跑遍公社的每个村庄。放电影之余,郑玉林还绘制电影海报、制作幻灯片,此时,郑玉林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绘画水平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他便琢磨着怎样让美术爱好得以更好发展。
机会钟情于追梦人。1976年,郑玉林被公社党委推荐参加艺术学院的招生考试,当年陕西省艺术学院师范美术专业只招20人,郑玉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在学校,郑玉林系统学习了美术专业知识,逐渐懂得了“睁大眼睛看颜色,虚起眼睛看调子”的道理,绘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不论走到哪儿,人对养育、生活过的土地总有独特感情,这是谁也割舍不掉的乡情脐带。”郑玉林总将家乡情结融入创作中,作品流露出浓郁的地域风情。1986年,郑玉林的版画《蓝蓝的天》获陕西省首届版画展览优秀作品奖,蓝天白云下,一名背着背篓的少年仰望天空,展现出农家孩子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憧憬。2015年,郑玉林的国画《铁龙吟秦山》获第二届陕西美术奖,作品表现了六川河与宝天铁路交相辉映的景致,沉静的西山、蜿蜒的铁路、奔驰的列车,营造出雄浑的诗意之美。
郑玉林发现,故乡就是年少时想要拼命逃离,长大了阅尽尘世的热闹之后,最想安顿心灵的地方。
画遍百卉偏爱荷花香
“我酷爱荷花,尤爱野塘里的荷花,它品性高洁、满目自然。”
从美术学院毕业后,郑玉林辗转教师、文化馆馆员、文化局干部、记者、电视台总编等多个岗位,不论干什么,郑玉林始终没放下画笔。他说:“画家是自己跟自己玩,绘画虽然没有引领我‘身缠玉带走金阶’,但它给我带来了创作的愉悦和笔墨的快感,让我乐此不疲。”
随着年龄、学识、工作环境、旅行经历的变化,郑玉林绘画的主题和想法也有所改变。郑玉林早期主要画版画,后来主攻国画人物和花鸟。郑玉林有两大爱好——旅行和画荷。近年来,郑玉林走了许多地方,西藏、孔庙、周庄,巴黎、柏林……旅行见闻引发他的思考和创作灵感。2014年秋,郑玉林在西藏写生半个多月,翻越海拔7000多米的雪山到达阿里冈仁波齐,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形成《意与境合·藏迹》阿里写生系列作品。其中《圣湖》《神山》《远望乃钦康桑》等作品,纯净与苍凉感交织,意趣横生,显现出画家弥足珍贵的清醒与立场。
此外,郑玉林酷爱画荷,近年来他的大写意荷花系列作品充满个性,深受藏家喜爱。其实,自小生活在渭河北塬的郑玉林,并没见过荷花。到宝鸡工作后,郑玉林常去渭河边看荷花,为画好荷花,郑玉林相继在北京、扬州、镇江等地博物馆品读了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虚谷、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的荷花作品。至今,郑玉林创作了上百幅独具个性的《细雨润清香》《秘语》《荷之风》《清韵》等荷花作品。2011年,国画《荷》在省文化厅举办的展览上获一等奖。
通过画荷,郑玉林享受到传统绘画以花言志、言情的真趣。他画的花蕾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荷叶如顽皮灵动的孩子;折断的荷茎似惜别情浓的恋人,伤感悲情。采访当天,郑玉林执笔画荷,笔下墨分五色,画面要么水墨泼洒淋漓,要么枯笔浓墨苍劲,其荷香、墨香透过宣纸氤氲开来。
团结宝鸡画友心欢畅
“业余事不当业余干,18年来,操心市美协的事儿成为习惯。”
郑玉林在宝鸡美术界颇具名望,画画的人认可他,不单因为他的画好,还因为他乐于奉献、人品正直,口碑好。自2001年始,郑玉林持续担任三届宝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一职,在带好队伍、出人、出作品、繁荣美术创作等方面做了许多实事。
郑玉林介绍,上世纪60年代,随着新中国培养的一批美术学院大学生分配到宝鸡,改变了宝鸡美术人才匮乏的局面。几十年来,经过几代美术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阵地,热情奉献的努力,宝鸡美术事业繁荣发展。今天,宝鸡美术队伍已成为陕西美术大军的主要方阵之一。郑玉林说:“创作队伍的发展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比如宝鸡市每年有不少从美院毕业的年轻人,但大多因工作与美术无关便将画笔搁置,仅有十分之一的人坚持下来,反而不少非美术专业出身的年轻人,不懈自学,如今已成长为宝鸡市美术创作的骨干。”
为展示宝鸡美术家风采,宣传宝鸡市美术创作成果,多年来,郑玉林带领美协主席团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对外艺术交流活动:与深圳、柳州、大连、镇江、枣庄等全国十多个城市进行美术交流活动,增进艺术交流的创作氛围;在西安举办宝鸡市美协备战12届全国美展作品汇报展,展出宝鸡市103名画家作品,在陕西省美术界引起轰动;主编出版了《宝鸡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宝鸡市美术作品集》《宝鸡市油画邀请展作品集》,展示了当代宝鸡美术界创作的实力……
作为一个群众性文艺社团组织,郑玉林与市美协主席团成员开展各种活动,要花费额外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郑玉林说:“因为爱好相同,大家才能聚到一块,大家信任我、推举我,能为大家服务是荣幸。待在这个位置上一天,就要为大家办好一天的事儿。”在宝鸡美术界的支持下,郑玉林带领宝鸡市美协已走过了18年光阴。成员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430多人,其中中国美协会员21人、陕西省美协会员160多人,全市20多名画家的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览中获奖。市美协多次获得市文联的表彰,2017年,在全省美协工作首次评比中,宝鸡市美协成为被表彰的两个先进地市美协之一。
著名文艺评论家常智奇这样评论郑玉林的人和画:“我一直认为,有作为、有出息、有成就的画家,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画家,他(她)必然是一个思想者、美学的执着追求者,没有思想的画家充其量是个匠人,他无法做到在理性中传达出无限来。”
新闻推荐
◎李建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个体农民几千年来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活、劳作,形成独立而稳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