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大明宫

宝鸡日报 2019-03-13 00:00 大字

?冯积岐?宝鸡岐山人,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逃离》《村子》《遍地温柔》等12部。

我用脚步,也是用一颗心,好多次地丈量过我居住的小区,距离大明宫1968步。无论是阳光明媚、风轻云淡的午后,还是黄叶满地、斜阳穿云的深秋;无论是大雨停歇、天蓝如洗的夏天,还是冷风扑面、沉甸甸的初冬的傍晚,去大明宫散步,是我必修的功课。穿过夹城,进了凌霄门,就算迈进了大明宫的门槛。日复一日,我只能徜徉于大明宫的西北角,因为,要从凌霄门走到最南边的丹凤门,再返回,要大半天时间。虽然,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路径,让同样的树木、花草、小桥、流水一次又一次地重叠在我的记忆里,我并不觉得枯燥和单调,我反而觉得,婉转的鸟鸣,树叶的低语,自己的足音,以及不可破解的天籁,衬托出浓厚的静寂,使大明宫这个古老的皇宫更加神秘;尤其是在天空迷蒙、细雨霏霏的日子,或者,夜幕哗地一声合上,树木朦胧、月色渐渐狰狞之时,一个人行走在这偌大的皇宫,不由得使人觉得,自己脚下的回声就是历史的呐喊,这深宫静院里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每一寸土,都有诉说不尽的秘密。

我好多次去过翰林院旧址。翰林院在大明宫西边的偏北方向,并非在大明宫的中心。每当我走进翰林院,我就想,我脚下的路,是不是李白当年走过的,我的双脚是不是踩在了李白的脚印上。某些史书上记载,在翰林院供职的李白,常常看见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身影,而且为杨贵妃的身姿所陶醉。我怀疑,这不过是后世人的杜撰而已。因为,翰林院不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常去的地方,而且,翰林院距离李隆基和杨贵妃办公休息的宫殿有二三里之远。李白不可能有饱览杨玉环的眼福。其实,李白在大明宫只待了一年多时间。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十五岁的李白和西游狩猎的唐玄宗偶然相遇。为了取得唐玄宗的赏识,他向圣上献上了他的诗作《大猎赋》。十分孤傲的李白弯下了高贵的腰,用诗作迎奉圣上。眉开眼笑的唐玄宗手一挥,李白的命运有了改变。天宝元年(742年),李白进了翰林院。

李白的职责是给玄宗写诗,歌功颂德,陪侍圣上左右。玄宗有宴请或出游,李白便要随之侍从。可以说,从李白进了大明宫那天起,仿佛成了玄宗的影子,玄宗在大明宫饮酒作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玄宗在兴庆宫和杨贵妃赏牡丹,李白奉诏作《清平调》赞颂。李白似乎成了唐玄宗得心应手的工具。大声呐喊及时行乐的李白,在笙歌酒香中并没有彻底坍塌,他那狂放桀骜的性格没有变。没有多久他清醒了,他开始消极怠工,整天沉湎于酒中,再也写不出令龙颜大悦的诗作了,不久,唐玄宗便开始疏远他,苦闷不堪的李白最终离开了大明宫。这是李白痛苦的选择,也是明智的选择。他不属于大明宫,他不属于唐玄宗,他属于天下、属于历史、属于未来。李白没有与大明宫和谐相处。

大明宫是李白的兴奋点,也是李白的痛点,他没有败在大明宫,败在大明宫的是李唐王朝。

千年以后的大明宫只留下了一些瓦砾,一些陈土,一些遗址,一些影子。我漫步在昔日的大明宫,试图追寻李白是从哪道门走出来的。

李白走进去不容易,走出来更难。难能可贵的是,李白走出了大明宫。他的清醒是后世文人的一面镜子。

新闻推荐

《封神演义》 渭水文王聘子牙

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灭商兴周,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四百多年前,明代小说家许仲琳写成《封神演义》,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神话...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