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的追寻

宝鸡日报 2019-01-02 09:10 大字

?霍忠义?岐山人,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周公庙是岐山人心目中的圣地,尤其是在县城周围塬上人心目中。

唐高祖一登大位,就开始修建周公庙,以纪念周公姬旦。一千多年来,历代王朝均有修复,且文人墨客为此写过不少颂诗。改革开放后,县政府将物资交流大会和周公庙会合二为一,于是,全县40多万父老乡亲赶庙会,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目的,那就是到庙会上吃岐山小吃。

岐山小吃自古闻名,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更是焕发出极大的活力。庙会期间,来自全县的饮食高手们齐聚周公庙,按照城管划定的区域,一个个搭起帐篷,摆开锅灶,弄好美食,等待游人们的光顾,那热气腾腾的场面,把周公庙会搅动得更是热闹非凡。

而我来这里,是找爸爸的。

家父乃岐山名厨,名讳霍振华,在著名的“照壁背后”(解放前的一家饮食老店,很有名气)为师带徒,退休后经常“撵会”(就是哪里有庙会,他的小吃就跟着卖到哪里)。而每年盛大的周公庙会,他是一定要去摆摊设点的。

我们终于被人流携带到了周公庙前,此刻万头攒动人山人海,我只能从人缝中挤过,到一家一家饮食摊位前搜寻,终于在靠近西边的一个坡前找到了父亲。父亲带着大舅和小舅,正在忙碌地给客人们下面条,生意非常红火。看见我来了,父亲赶紧给我和小伙伴们每人捞了一碗面。我们匆匆吃完饭,就进庙游览。临走时,父亲还掏出了10元钱给我。

周公庙于我,除了其他岐山人有的那种情感外,还多了一层父子亲情。我每次到周公庙,就会想起来那一次寻找父亲的情景。

新做好的灶台下填满乌煤,在鼓风机的躁动声中,熊熊大火呼呼燃烧,火上是一口大锅,锅里是满满的面汤,面条一下进去,就立即随着沸腾的汤,翻卷起来。父亲穿着一件蓝色的外套,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以便擦拭滚滚汗珠。他一手握着长长的筷子,一手握着捞面的笊篱,随时准备下面捞面。大火映照在他脸上,红彤彤的,把矮小的父亲装点为一尊庄严的雕像。

这样的场景永久地刻在我心中,后来,我读了英雄史诗、观了战争影片,无意间,常常把父亲等同于那些“英雄”。这绝非夸张,也绝非出于私情,且看:父亲系着围裙,手持刀具站在案板前,短短20分钟就可以将半扇猪,大卸成无数小块,或者做成肉臊子,或者切成细条子,手法、力道、速度,还有那坚定的神情与战场上的“英雄”绝无差异。他的坚韧、善良、顽强,一直成为指引我前行的明灯。

周公庙啊,于我多了一份父子情。

2015年10月4日,父亲因病谢世,我和姐姐哥哥们在玉丹村乡亲们的帮助下,将他安葬在南坝岭。这里,向南可以望见终南山,向北可以瞧见凤凰岭,而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在湛蓝湛蓝的长空下,在洁白洁白的云朵下,父亲静静长眠。

现在,我只能来这里,寻寻踪迹,想想往事……

新闻推荐

见“女友”被骗传销窝点 遭遗弃后助警方破案

本报讯(孙力报道)一名外地男子李某应约前往宝鸡市与所谓的女友见面时,没想到误入传销窝点。在对方威逼下交纳数万元钱款后,李...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