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用人不偏不党

马鞍山日报 2018-10-22 09:06 大字

■王兆贵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问宰相崔群:“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乱,何也?”崔群对曰:“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璟、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崔群提到的姚崇与宋璟,先后辅佐唐玄宗治国理政,从而走向开元盛世,成为后世称道的唐代名相。

唐开元四年,姚崇请辞,推荐广州都督宋璟接替自己为相,玄宗应允,派内侍杨思勖前去迎接。赴京途中,宋璟居然没与杨思勖搭腔。这让深得玄宗宠信的杨思勖大为不快,回京后便向皇上告讦、诉苦。玄宗嗟叹良久,越发敬重宋璟,即拜其为刑部尚书,继而代姚崇为相兼吏部尚书。

宋璟担任吏部尚书期间,致力于选拔贤良,根据才能不同授予相应官职,使百官各称其职,但对那些拉关系、走后门的投机钻营者,却毫不容情,坚决拒之门外。那些跑官要官的人,不论是请托的,还是自荐的,也不论是家族中人还是皇亲中人,都被他一一挡了回去。

候补官员宋仁超,说起来算是宋璟的远房叔父。他以宋璟长辈的身份来到吏部,希望能因此得到照顾。事情报告到宋璟那里,宋璟给吏部写信说,宋元超是我的三叔父,因他定居洛城,所以平日未能经常前去参见。我既不敢为这位长辈隐恶扬善,又不愿因私害公。以往他没提出这层关系,吏部自然可以照章办事,现在既然他明确表示希望因此而得到照顾,那就必须矫枉过正而不能录用他了。

宋璟不偏不党,公正无私,因而也就不避权贵之威,敢于犯颜直谏。岐山县令王仁琛,曾为当年藩王李隆基的故吏,也是皇后的族亲。开元七年十一月,唐玄宗未与朝臣商议,便将王仁琛墨敕斜封为五品官。宋璟得知后,硬是谏阻玄宗收回了成命,交由吏部勘验后决定升降。同样被挡回去的还有宁王李宪,他奏请任命姻亲薛嗣先一个实职,最后还是打回到吏部,按照既定的程序,合理调整职位。

在此之前,每逢秋季,往往会有来自各州的“朝集使”携金带银进京打点,等到来年开春,那些地方官大多得到升迁。自从开元七年之后,在宋璟持续的努力下,凡属不走正常程序、未经考察核审而任用的官员一律废黜。在中宗、睿宗朝形成的“墨敕斜封官”的旧例基本革除,请托求官的积弊也几近绝迹。

有个叫范知璿的落榜文人,一直未能找到进身之阶。在他眼里,只见过不图钱的廉吏,还没见过不爱名的清官。并以为,吃了宋璟闭门羹的人,笃定是手段不对路,技巧不到位。于是,就下功夫撰写了一篇题为《良宰论》的文章,想方设法打通关节,请吏部主事向宋璟代为举荐。

这篇署名为“山人范知璿”的文章,看起来是在论述怎样才算一个好宰相,但在字里行间却暗含着对宋璟的曲意奉承。用现今的话说,就是“精神贿赂”。他原以为自己手段高明,不着痕迹,将邀宠求荣之念隐于溢美曲笔之下,不料却被宋璟识破了用心。呈送到尚书府邸后,宋璟阅后批示:“观其《良宰论》,颇涉佞谀。山人当极言谠议,岂宜偷合苟容!文章若高,自宜从选举求试,不可别奏。”意思是说,从这篇《良宰论》来看,此人颇有阿谀讨好之嫌。隐士应竭力陈述公正无私之论,怎么能靠苟且迎合以求容身呢?他若真是文章高手,自当通过科举出仕,不可为他另行奏议。

以史为鉴

新闻推荐

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进会召开 梁桂讲话

本报讯(记者汪曼莉)10月19日,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进会在西安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食安委主任梁桂出席会议并讲...

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岐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