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守护小镇记忆 活在时光里的岐山凤鸣镇

华商报 2018-05-25 01:30 大字

凤鸣镇是岐山县城所在地,因“凤鸣岐山”而得名,岐山八景中五景“凤鸣朝阳、周邸治泉、古塔凌空、资福烟霞、召伯甘棠”都在该镇,曾是周公制礼作乐、仓颉造字之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交融,让“周文化和民俗文化”流淌在时光里,活出了特别的韵味与厚重。以“文化+旅游”守护小镇记忆,凤鸣镇提出文化兴镇、旅游强镇、生态美镇,全力打造省级文化旅游名镇。

构筑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凤鸣镇总人口11.7万,总面积122.7平方公里,全镇以文化旅游、设施农业、商贸流通、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坚持高点定位,凤鸣镇邀请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筑“一轴聚合、双城驱动、六极先导、节点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对于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凤鸣镇镇长李银军表示,要坚持走“文化+旅游”的路子,着力打好4张牌:一要依托周公庙、周源京都、周公湖等景区,挖掘研究、传承弘扬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打响周文化旅游牌。二要依托陕西民俗第一村北郭村,充分发挥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打响民俗文化旅游牌。三要围绕岐山臊子面、擀面皮、锅盔等岐山名吃和地方特色小吃,打响岐山美食文化旅游牌。四要依托资福烟霞、仓颉造字、召伯甘棠等历史典故,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响乡村旅游牌。

建设文化旅游街区

初夏的清晨,走在凤鸣镇的街道上,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凤鸣东路商业步行街明清风貌的建筑沿街而立,穿越其间,古镇韵味绵长隽永。

“在凤鸣镇不仅仅只有这一条明清风貌街,规模更大、更有文化内涵的凤鸣文化旅游街区更有看头。”今年48岁的地方文化学者刘剑峰是土生土长的凤鸣镇人,对岐山地域文化有深入研究,说起这些年文化旅游的发展感触颇多。

项目建设唤醒了小镇繁荣。事实上,得益于凤鸣镇始终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进行打造,不断深化“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凤鸣文化旅游街区景区围绕“一中心(宋代太平塔)、三条街(凤鸣古街、凤鸣商业街、关中小吃一条街)”进行总体布局。东至岐伯路,西至太平路,北至北干渠、南至凤鸣路,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景区依托岐山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儒家文化之根、中华文明之源”为文化定位,以“打造周文化品牌、建设文化旅游街区”为总目标,将周文化、民俗文化、传统美食文化、宋明清古建风格与现代商贸业态完美结合,打造以周文化为主特色、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西岐文化休闲区、民俗美食名吃区和现代商业聚集区。

着力推进乡村旅游

凤鸣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堰河村以乡土回味、农家体验为定位,实施了跑道、茶户等十大工程,打响了夜跑夜茶夜话乡村旅游。河家道村突出凤鸣湖畔、舌尖记忆主题,积极建设民俗美食街,着力打响凤鸣湖南岸乡味驿站民俗美食文化旅游品牌。庵里村突出资福烟霞、庵营古镇主题,巧借地势,蓄水造景,打响了道教文化、宗族文化、农耕文化相结合的田园风光旅游品牌。北郭村突出蛟汤飘香、神来之食主题,实施改造升级工程,打响了以农家体验和采摘观光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全镇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3亿元。

如何更好地守护它的过去,关照它的未来?凤鸣镇“文化+旅游”的路径,积极实践了这一理念,进而让小镇“活”得更有创造力和生命力。华商报记者 李琳

小镇故事

把臊子面推向全国

将“乡味”变“中国味道”

说起臊子面,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岐山臊子面,如今一座现代化的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就坐落在省级文化旅游街区——岐山县凤鸣镇。“我们要把臊子面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陕西秦忆浓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净宁波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一碗面带动一个大产业

岐山臊子面是中国西北地区汉族的传统面食和著名西府小吃,发源于岐山,起源于西周,是周礼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结晶和陕西美食最富有特色的地方名吃,素有“神来之食”的美誉,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和“陕西名小吃”,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据悉,陕西秦忆浓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实施企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的中国·岐山臊子面“三化”基地一期项目。目前二期“食为天公社”乡村旅游示范点项目已经全面启动。三期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臊子面产业基地及工业聚集区。臊子面文化产业园建成后,将完成投资10亿元,预计未来5年销售总值达到1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带动12万人创业就业,实现一碗面带动一个大产业的目标。

农家味道变成标准美食

说起创业道路,净宁波只简单的说了一句“不知不觉,也就这样走过来了!”他说,现在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壮大上。

“这有别于快餐食品,而是即食食品,从原生态的农家味道变成了一丝不苟的标准美食,还保留住了臊子面的原汁原味。”净宁波说,如今做面、调汤、制臊子、切底菜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然后按照一碗臊子面所需的量,分别进行抽真空包装。虽然是工业化手段生产,但是却保留传统,以臊子肉的样品为例来说,臊子肉已经通过机械化手段,实现了风干、抽真空,虽然外观上完全不像传统的臊子,但品尝后口味并未改变。

“旅游+特色产业”、“生态+经济转型”的模式,工业化的制作方法,现代化的物流配送,再加上传统的味觉享受,这正是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打造“岐山臊子面”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终极目标和努力方向,最终让人们无论在哪座城市,都能尝到以“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著称的岐山臊子面,真正实现将“乡味”变“中国味道”。华商报记者 李琳

新闻推荐

蔡家坡投资潜力巨大 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蔡家坡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小城市。位于中国大地几何中心,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郑西兰新...

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岐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