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岐山县残疾人文化产业苑侧记

阳光报 2018-05-24 05:39 大字

  记者 赵小康

  残疾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中国贫困人口中占了多一半。如何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级政府扶贫工作以期突破的难点。

  在西府周原,有一个残联创办的民间组识,将13名有艺术特长的贫困残疾人组织起来,通过提供场地、资金帮扶、技术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扶助他们分别从事文学创作、书画艺术、民间传统工艺品制作,他们将残疾人的作品集中包装后,通过网络销到了全国各地。这些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承了民间艺术,践诺了脱贫攻坚,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为当前扶贫工作创出了一条新路子,它就是岐山县残疾人文化产业苑。

  岐山县凤鸣镇聋哑人赵林祥,进入产业苑四年间公开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其中由岐山县残联筹资出版的纪实小说《爱不流泪》荣获陕西省慈善文艺创作一等奖。

  凤鸣镇太慈村一级重度残疾人王保锋,没上过一天学,双手残疾却学会了用脚作画,2015年县残联发现他的特殊才艺后,及时纳入产业苑,每月给予200元扶助金,帮其解决生活困难,并给其捐赠了笔、纸、颜料等绘画材料。在王保锋创作出100多幅山水画作品后,产业苑请专家精心挑选了80幅,出资装裱后在县文化馆集中展览义卖,一天时间收入8000多元。

  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自古人才辈出代代相传。许多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在这块艺术氛围浓厚的沃土上,在先辈们的儒染熏陶下,加入到传承民间工艺品的泱泱大军中。在产业苑成立初期,县残联领导下村入户,挑选了擅长制作皮影、刺绣、编织、剪纸、脸谱、烙花、串珠、挂件等10多项民间工艺品的残疾人进入产业苑,在原料和资金方面大力扶助,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产业苑将成员作品集中归类,精心装饰后,通过实体店、淘宝网多种形式统一销售。同时,县残联安排人力和车辆,在每年的周公庙、五丈原等传统古会期间,组织产业苑成员摆摊设点,多渠道销售产品,为残疾人的艺术作品融入市场搭建起有效平台。

  目前,岐山县残疾人文化产业苑有成员13名,采取居家就业和集中就业方式,除了工艺品销售收入外,每人每月享受200元创作补贴。同时,聘请民间艺术高手,开展手工艺制作培训,对手工艺爱好者手把手、一对一进行培训、指导制作,确保全部掌握、能独立制作。迄今为止,他们有针对性的举办了中国结编织、串珠、剪纸、刺绣培训班共14期,培训学员146人。

新闻推荐

强化政府主导 做好全域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