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价值

各界导报 2015-10-15 14:59 大字

 □ 郑金侠

西岐大地,人杰地灵,造化毓秀。曾为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周人曾在这片神奇的肥沃之地以“仁德"壮大了族属,以勤劳播种了希望,以礼乐规范了行为,和谐了各种社会关系,营造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化,描绘了“关关睢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自然之景,人伦之爱,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成康之治》。这一幅幅千年美景无不彰显了周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在新的历史阶段,历届岐山县委、县政府秉承“制礼作乐、“明德尚和"的基本思想道德准则,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之周公精神勤政爱民,以“制礼作乐"之创新思维制定合理的法规准则,营造了政通人和、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创造了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成效显著,业绩喜人,可谓:昔依礼乐平天下,今有和谐促发展。

制礼作乐是周公一生的主要功绩,而周公的制礼作乐实际上是建立周代的一系列制度,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宗法、礼仪、祭祀、教育等制度及乐舞活动,是对周人的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较全面的规范。

周公制礼作乐与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共同的诉求。在社会理想方面,既有求得社会规范,和谐发展的愿望,又有以人为本、民生保障的要求;在治理手段方面,既重视法规的作用,也看到了道德的力量;在社会历史观方面,都认识到社会的前进发展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社会治理问题上,都重视社会精英尤其是官员的模范表率作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意义。

培养了传统意义上的爱国精神。礼乐治国中采取的是敬天保民的治国方略,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个人都要无条件地服从。这种爱国精神,构成礼乐文化的主要内容,并滋润了儒家学说,三千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蕴涵着克己复礼的深刻意蕴。从本质上讲,周礼是维护宗法统治的,这一点毫无异议。但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总需要一定的典章制度、道德法规,否则社会将陷于混乱无序。这就要求社会成员克制私欲、舍弃个人利益而服从国家需要,以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克己自律,才是正道。

形成自强不息和舍生取义的人格精神。《周易?系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身",在对待天人关系的问题上,周代是“敬鬼神而远之",重视人,强调人的能动作用,提倡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精神品格,创造了超越夏、商的礼乐文明。曾有学者指出:没有周公就不会有武王灭殷后的统一天下,没有周公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状态,所以孔子要梦见周公,称赞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形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周公代表的是政府,他的公信力主要是他制礼作乐的政绩与辅佐成王而从未篡位的诚信赢得了民众的拥戴。公信度越高,社会和谐的基础就越牢固。政府失去公信力,就会产生治理危机,导致社会无序混乱、国家祸患丛生。中国历史上失信亡国、立信强国的例子并不鲜见。我们现在依然追溯周公,就是追索一种和谐精神,汲取继承周礼文化中的精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中人与人和睦相处,以及个人精神与现实的协调。

新闻推荐

岐山政协把脉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张会君通讯员李

岐山政协把脉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本报讯(张会君通讯员李强)5月25日,岐山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县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建议:全县各部门要发挥职能,相互合作,采取多...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