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麦峪与麦子

宝鸡日报 2017-06-14 05:03 大字
◎郑江泉

千阳县水沟镇裕华村有个自然村叫“麦峪”,它静静地依偎在麦峪梁脚下,坐西向东;人们早晨一骨碌起来就能看见日头冒花花,一直到晚上鸡上架还能瞅见日头架在山尖尖的半个脑袋。这里光照充足,土层肥沃,且疏松深厚,麦子的根系扎得深,叶片肥厚浓绿,经得住日头晒。虽然没有灌溉条件,麦子却比别的地方长得壮实,籽粒饱满,且品质声名远播。每年夏季,温煦的季风从关山一路拂过麦峪,那浩瀚的麦浪便在螺旋状的梯田上汹涌,在麦峪梁下的旱塬上澎湃,波澜起伏,涛声四噪。放眼望去,金色的山梁在动,平坦的原野在动,而清新的麦香被这潮汐般的波澜四溅而去,令十里八乡的人们心醉。

麦峪与罗峪、井峪并称千阳三峪,以出产优质白小麦著称。人说“千阳有好宝,三麦、石鱼、桃花稻”,这“三麦”就指麦峪、罗峪和井峪三地出产的小麦,尤以麦峪的小麦品质最佳。据《清代皇帝御膳解析》记载,及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在“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三部《宫廷御膳》中讲述:“清统治者‘王天下者食天下\’,对全国各地的贡物,则是有选择地食用。皇帝御膳的主食——五谷杂粮,专用东北的黏高粱米粉子、散高粱米粉子、稗子米、铃铛麦,山西的飞罗白面,陕西的苡仁米、紫麦,宝鸡的玉麦,兰州、西安的挂面,山东的恩面、博粉……都以宫廷特有的原材料制作,在色、香、味、形上追求吉祥富贵,渲染皇家富豪的气派。”又据《千阳县志》载:“麦峪、罗峪和井峪的小麦自清代前就是皇室征用的贡麦。”上述“宝鸡的玉麦”,当数西府千阳麦峪、罗峪和井峪出产的麦子,因其洁白如玉,故称“玉麦”。这里自古就有“麦峪的麦子是个宝,皇帝吃了都说好”的说法。

麦峪出产的麦子白生生、亮晶晶,以上等白小麦著称,且出粉率极高。用这种麦子加工的面粉做成挂面,下到锅里像一团丝,用手揪也不易揪断;盛到碗里洁白如雪,柔韧筋道,令人馋涎欲滴;吃进嘴里光滑爽口,香味悠长。

关于“麦峪”的来历,这里还有一个传说。

据传上古时期某年夏天,一个热浪滚滚、麦香四溢的大忙季节。麦峪人算黄算割,边收割边碾打,风风火火地“龙口夺食”。一天晌午,人们正在塬上的大场里扬麦,一个小男孩看见一只罕见的大蛤蟆在起劲地滚泥球,不多时在场边滚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泥球。小男孩感到稀奇,就对大人们嚷:“大蛤蟆滚泥蛋蛋哩!”大人们正忙得不可开交,都没在意这些泥球。不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接着下起了鸡蛋大的冰雹,未来得及收割的麦子遭了殃,农民苦不堪言。冰雹过后,小男孩去场边找大蛤蟆,结果发现那只蛤蟆和那些泥球都不见了。男孩把这事告诉长者,长者感到很奇怪,联想起这场冰雹,是不是大蛤蟆精搞的鬼呢?

第二天晌午,人们扬场时那个小男孩又看见一只大蛤蟆在玩泥球。小男孩给大人们说了之后,村里一位长者赶紧去家里取来香烛,毕恭毕敬地点燃,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泥球捡起来,埋在场边一棵千年老槐树下,又在场里用簸箕揽了一些清新干净的麦衣,铺垫在大蛤蟆肚子底下。大蛤蟆不再滚泥球了,在麦衣上躺得很舒坦,还不时跳两下,发出欢快的鸣叫声。不一会儿,天空又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家叫苦连天,该不会又要下冰雹了?大家赶紧抢收起场里的麦子。突然,天空飘下许多似雪非雪的东西,人们一看,漫山遍野都是洁白的麦衣;紧接着,麦场上空又落下亮晶晶的东西来,大家仔细一看,不是雨,也不是冰雹,全是圆鼓鼓、亮晶晶的麦粒。麦子哗哗落下,在空中麦衣和麦粒自然分离,麦衣落在村后大山上,落在田野里,肥沃了田地;麦粒落在场里,不用人们碾打,也不用辛苦扬场。麦子越落越厚,人们用木耙推,用木锨往起堆,用扫帚扫,场里亮晶晶、白花花的麦粒堆得像小山。人们用口袋装,用牲口往家里驮,怎么也装不尽,运不完。这次意外收获,不仅补上了前一天冰雹造成的损失,而且顶几年的收成。而山上岭岭峁峁落满了厚厚一层麦衣,远看像洁白的雪,人们赶着牲口犁地,将麦衣深埋在泥土中。第二年又是一个大丰收年。

从此,人们便把村后的大山叫麦衣梁,对面的山峁叫麦衣山。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人们根据谐音把“麦衣”逐渐叫成了“麦峪”。麦峪的声誉不胫而走,成为千阳乃至西府颇负盛名的宝地。

麦子成就了麦峪梁的雄浑和巍峨,也哺育了这里深厚凝重的文化和历史。麦峪人世世代代与麦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麦子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圣物,也成了这个自然村落的一个特殊符号和标签。我是吃着麦峪洁白的麦子长大的汉子,半个多世纪来,亲历了种麦、锄麦、收麦、碾麦、扬麦、晒麦、卖麦到磨麦等各种农事活动,也经常享用麦峪的麦面做成的民间美食,那爽滑筋道的拉面条、晶莹剔透的蒸面皮、雪白柔软的大馒头、内酥外脆的厚锅盔,令人想着都馋涎欲滴。我爱麦峪,如同爱我的母亲;熟悉麦子,如同熟悉自己的双手。

近些年,麦峪变了,一排排崭新整齐的民居在山脚下落成,平展展的水泥路,清亮亮的自来水,明晃晃的太阳能路灯,国家水土保持项目新复垦的肥田沃野,这一切让麦峪脱胎换骨,重现了另一种朝气蓬勃的容颜。时代变了,麦峪人种麦子再也不用耕牛了,拖拉机、旋耕机、精播机隆隆上阵;收麦子也不用小镰刀了,大型联合收割机驰骋田野,尽显神威。麦峪人的双手被解放了,但麦峪人爱惜麦子、精心侍弄麦子的习惯没变。

麦峪因麦子得名,麦峪人享受着麦子的恩赐,与麦子一同走向幸福的日子。

新闻推荐

追本溯源 对标治理——宝鸡市采取多项举措狠抓污染源头治理

本报记者唐晓妮今年目标任务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推进有色、水泥、陶瓷、化工等行业及燃煤锅炉全面达标,对排放不达标的责令限产或停产整治,直至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加强对中小...

千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千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麦峪与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