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苹果能否迈过更新改造这道“坎”
海升公司矮化自根砧苹果示范园。
本报记者 卢新智
万物莫测,智者总会适时通变。一路上的风景渐次退去,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近二十年的高位运行后,陕西苹果终于走在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在世界格局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畏惧革新,无异于坐吃山空,自毁前程。居安思危,与国际接轨,以最快速度更新改造,加快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才是陕西苹果的不二选择。
纵观陕西苹果发展现状,更新改造当务之急是品种,品种更新最棘手的是栽培技术。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其实,苹果更是如此。眼下,陕西传统的苹果树大都是乔化的,相对好栽易管,但在经历了挂果期、盛果期之后,则出现树龄老化、品质下降、产量徘徊,且费水、费肥、费地、费力,抗御灾害能力脆弱。
陕西早先发展起来的渭北地区、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无一不是乔化苹果。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陕西以洛川县为示范,在全省大力推广被称为陕西苹果第一次“果树革命”的“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的四项关键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苹果质量和产量。同时,世界发达国家也悄然采用更为先进的矮砧苹果栽培技术。
一次偶然的机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考察交流,才将以苹果园艺闻名世界的康奈尔大学矮砧苹果栽培技术引入陕西,并以项目形式邀请对方专家来陕西授课传艺。从2013年起,美国康奈尔大学将在陕西连续3年培训苹果矮砧栽培技术人员1000名,每名参训学员再延伸培训果农100名,以期从技术力量上保证苹果矮砧栽培的推广。
陕西为什么要发展矮砧苹果?世界著名苹果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程来亮一语中的,“传统乔化苹果产量低、生长期长、病虫害多、费工费力等发展瓶颈长期得不到突破;矮砧苹果正好有效化解了这些难题,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普遍采用。”
矮砧苹果,是苹果高科技和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传统乔化栽培模式,五六年才产果,而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栽植当年即可开花结果,3-4年就进入盛果期,亩均收获4000至5000公斤,产量比传统果园高5倍。果园便于机械化管理,以及水肥一体、病虫无害化防治等技术应用。
矮砧苹果的好处显而易见,也是未来发展趋势。那么,陕西苹果,能否迈过更新改造这道“坎”呢?
走进在千阳县海升公司2万亩矮砧苹果示范园,“矮化砧木、宽行密植、篱架栽培、纺锤树型”的矮砧苹果蔚为壮观。以前公司从国外购买苹果苗,每株70元左右,成本较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千阳设立矮砧苹果试验站后,通过强大科技支撑,海升公司现已能自主研发优质苗木,每年生产400万株,每株售价30至40元,市场供不应求。目前,矮砧苹果已在凤翔、千阳、陇县、扶风、乾县、白水等地推广200万亩左右,约占到全省苹果面积的10%,渭北地区和陕北南部区域,已成为全国矮砧苹果最大栽培基地。
在海升、华圣等公司现代苹果园区内,打药机、开沟机、打孔机、叉车、推土机、旋耕机、割草机等一应俱全,全程机械化现代集成技术得到充分运用。龙头企业和大公司,已成为推行矮砧苹果的主力军,不同于个体果农的小果园,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生产在这里变为了现实。
在苹果更新改造进程中,陕西优质苗木繁育,仍是一个亟待提升的短板。为此,陕西省正在积极筹建陕西果业苗木种子集团公司。届时,必将加快陕西苹果更新改造步伐。日前,记者在杨凌省苗木中心院士工作站,86岁的国内唯一苹果园艺方面的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对记者说,苹果大省一定要有自己的优质苗木基地和强大科研团队,还要有依靠市场运行的机制,才能实现苹果大省向苹果强省的跨越。
优质苗木繁育,是苹果更新改造的基础。在西洽会上,千阳县签约的苹果苗木繁育基地项目,由陕西现代果业集团投资11亿元,在千阳新建万亩现代苹果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基地。此举,将加快千阳成为全国矮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对促进陕西苹果步入全球最先进的矮砧密植、集约栽培高效发展模式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优质苗木研发和繁育的步伐加快了,陕西苹果完成更新改造才能“水到渠成”。
据测算,陕西10年内有400万亩乔化老果园需要更新改造,未来20年全部果园需要更新改造。就目前不同区域特点来看,陕北山地、渭北北部老苹果园更新改造难度最大,尚需时日,暂以巩固四项关键技术为主,改造之举宜循序渐进;渭北南部推广矮化栽培,发展现代化果园,已抢先机,可示范引领。在品种上,渭北南部、关中台塬以发展早中熟苹果为主,适度发展加工果;而陕北山地、渭北北部以发展早晚熟苹果为主。立足长期,居安思危,优化布局,适时通变,陕西苹果,定会迈过更新改造这道“坎”!
新闻推荐
6月12日,千阳县2015年西瓜评优会在文化广场举办。近年来,该县运用先进科技,使西瓜这项短、平、快的增收项目实现由传统大田栽培向设施栽培、由单户分散经营向合作统一经营、由单一种植模式向瓜菜轮...
千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千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