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 西部城市宝鸡举办全国大赛,究竟靠什么行?
金秋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落幕,在三秦大地点燃的全运圣火照亮了中华儿女的体育梦。一个月后,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在陕西启幕,近4500名残特奥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勇争先,书写了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的动人篇章。
天津队选手王子豪在比赛中,王子豪以27秒07的成绩获得男子200米T35级冠军。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作为陕西省除西安外筹办比赛项目最多的城市,宝鸡的办赛压力不言而喻。“我们积极与上届特奥会承办城市天津市进行了联系对接,参观、学习无障碍环境建设,取长补短,同时还邀请了国家体育总局、中残联相关专家指导,落实各项筹办任务。”宝鸡市副市长、残特奥会宝鸡执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瑛说。
特奥乒乓球项目陕西队教练李敬达告诉记者:“场馆内每天上下午举办的入场式都按照5A赛事标准进行,颁奖环节庄严有序,充分彰显了对特奥运动员的尊重。”
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项目与相关活动共涉及宝鸡市体育场、宝鸡市体育馆等9个场馆。十四运会与特奥会时间相隔不足一月,场地如何搭建布设,转换期内设施如何改造提升,成为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
为了确保场馆高效安全运行,宝鸡市对9个涉赛场馆从环境、双电源、灯光、信息化、安保设施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据介绍,每个场馆均成立工作专班,尽可能提升已有场馆功能,让场馆得到重复利用,同时在赛期开展24小时服务保障。
高低落差处设置的坡道、棱角墙体所用的软包、无障碍卫生间、残疾人停车位……走在场馆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安全场馆、智慧场馆的独特魅力。特奥会举重项目裁判长郭庆红表示:“无论是热身区还是比赛区,各种器械、设施都达到了国际级赛事标准。”
办一场赛,兴一座城。在筹办全运会及特奥会期间,宝鸡市制定了城市环境保障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方案,完成了21条城市干道、15座大桥的维护治理工作,新建、改建公共卫生间14座,维修盲道4.39万平方米,缘石坡道755处,在市内4处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等加装无障碍电梯,安装了56处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和88个智慧公交站牌,用更优环境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
近期,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本届特奥会人数多、规模大,疫情防控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为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宝鸡市严格落实涉赛人员信息登记、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核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等措施。“我们聚焦‘人、物、场馆、入住酒店、赛事流程’等重点环节,紧盯‘来宝前、流动中、居住地、入场关、赛事场、监测哨、社区网、消毒点’等关键节点,不漏一处一点。”李瑛说。
“每天早上我们7点前就要到岗,为当天外出的所有媒体记者和志愿者进行登记和测温,同时还要负责核酸检测工作,等到大家全部回到酒店后才能收工。”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孙玉洁说。
在特奥会赛场上,一群穿着红色志愿服的“小秦宝”成为一抹亮色。宝鸡市从各高校招募了1167名赛会志愿者,直接参与赛事服务,同时还有1400余名城市志愿者、5000余名社会志愿者在城市各服务站点和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来自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董沛喆此前曾参与十四运会的志愿服务,这次他走上特奥赛场,为特奥运动员提供贴心服务。“赛前,我们接受了特教学校老师的培训,涉及残疾人服务、应急救护、心理疏导等多个环节。我们还走进特教学校课堂,和小伙伴们一起上体育课和手工课,学习如何更好地和他们交流。”董沛喆说。
来自西北大学的志愿者张雨柔与上海硬地滚球队队员时逸凡。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针对特奥运动员的群体差异和生活需求,执委会提供了暖心服务。“我们开展了为特奥运动员过生日、送餐等个性化服务,确保特奥运动员在赛事期间舒适、舒心、安全,也收到了来自组委会和多个参赛代表队的锦旗和感谢信,对我市的赛事组织、服务保障等工作进行了高度肯定。”李瑛说。(新华社)
新闻推荐
宝鸡第三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杨少维,多年投身公益事业。从2010年至今累计献血50多次,总量达20000多毫升。2020年12月被...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