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出的脱贫路

渭南日报 2019-12-04 01:07 大字

(上接第一版)2018年年底,他带着豆制品加工技术回到村上,多方筹资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建起了雷牙镇许家村旺福兴豆制坊,用原浆点豆腐生产花干,并自己负责技术、经营和市场。

2019年6月,豆制坊开始试运营,可因为对技术掌握不够等原因,工人们做出来的花干质量不过关,开业第一个月就赔了3万余元。

“难道我真不适合创业?”夜深人静时,张耀军突然怀疑起自己来。

“哪有人天生就懂创业,车拉到半坡了就没有放手的道理!”张耀军又自己给自己打气。

这时,县、镇政府各相关部门雪中送炭,给他送来了政策和资金,许家村“两委”及集体经济合作社也帮他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还得俯下身子努力干,党和政府还有扶贫干部对咱这么好,不干好能对得起谁!”张耀军咬咬牙,又一次打起精神。

他带着豆制坊招的几名贫困群众,到县城和邻县重新学习豆制品加工技术,并去多家豆制品加工企业参观考察,寻找让旺福兴豆制坊尽快迈上发展之路的良策。

功夫不负有心人。许家村旺福兴豆制坊今年8月初再次投产,8月11日就实现了盈利。

“现在豆制坊生产经营状况很好,生产的花干主要销往西安、宝鸡、咸阳等地。深圳、新疆等地也有人订货,供不应求,厂子规模小,大单子我们现在都不敢接。除人员工资外,豆制坊现在每个月盈利1万多元。”说起目前的发展,张耀军脸上是掩藏不住的喜悦。

目前,许家村旺福兴豆制坊因场地、设备所限,只加工耐储存的花干。张耀军说他想在春节前再上一套腐竹生产线,逐渐丰富产品种类,把豆制坊慢慢发展壮大。

从开始建豆制坊到现在,除了外出学习和送货,张耀军24小时守在豆制坊。“这次创业不同于自己养鸡,这不但是我和儿子的生计,更是村级集体经济的一部分,其中还有村上15名群众尤其是7名困难群众的饭碗,只能干好,绝不能再有闪失!”张耀军说现在比以前压力大,但比以前更有动力。

整个下午,总有订货电话打进来,采访被打断好多次。聊完后,张耀军又一头扎进了豆制坊,每个生产环节都要自己盯着,他说这样心里才踏实。

现在,张耀军脱了贫,他也正和乡亲们在共同脱贫致富的路上,满怀信心和希望地“折腾”着。

新闻推荐

陈仓区29个重点项目开工

本报讯(记者牛小宁)11月22日,宝鸡市陈仓区举行2019年四季度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共集中签约8个项目,总投...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