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人们的回忆与故事,记录着城市的历史与往事。曾经,宝 一张张老照片,承载鸡人的光影记忆只有黑白。后来,“华宝快美”闯进宝鸡人的世界,用彩色照片点亮了宝鸡人的生活

宝鸡日报 2019-02-01 08:51 大字

■本报记者李小玮

第一张彩色照片的惊喜

在现代社会,彩色照片司空见惯,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彩色照片可是很罕见的。1985年开张营业的华宝快美,是宝鸡第一家能够冲印彩色照片的公司。今年74岁的市民苏培荣,在华宝快美照了人生中的第一张彩色照片——他们一家五口的全家福。

苏培荣说,他是汉中人,1970年从部队复员到宝鸡工作,在铁五处当驾驶员。那个年代,去照相馆照相是一件难得的事,他们只有几张黑白的单人照。孩子们每次看到别人的彩色照片,仿佛看到了明星画报,十分羡慕。1987年春节,他们决定照一张彩色的全家福。那天一大早,全家人早早起来收拾准备,孩子们穿上了过年的新衣服,兴奋极了。早上8点多,他们到达华宝快美时发现,照相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等轮到他们时,已经到了中午。在摄影师的指导下,一家人站好位置,摆好姿势,调整表情,“咔嚓”一声,全家福就照完了。因为客人太多,等照片的日子简直度日如年。刚拿到照片的前几天,全家人抢着看,个个爱不释手。家里来了客人,那更是要炫耀一番。因为苏培荣经常出差在外,和家人聚少离多,所以他们家几乎每年照一次全家福作为纪念。就这样,华宝快美记录了他家30年的岁月变迁。让苏培荣没想到的是,他们和华宝快美的缘分不仅仅是客户和照相馆,他的大女儿19岁时还成了华宝快美的员工,在当时,这可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

遇见华宝快美的创立者

记者寻找到的第二位受访者是宝鸡市著名摄影家刘俊成,他一手创立了华宝快美,真正把彩色照片带进市民生活。

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1981年,宝鸡已经出现了彩色照相,但只有彩色胶卷,没有冲印设备,想要彩照,必须去西安冲印,相关设备需要进口。那时,刘俊成在市人民公园工作,爱好摄影的他虽然有引进彩色冲印设备的想法,却不知从何下手。1984年9月,刘俊成随市城建局考察团去兰州参观城市建设时,了解到了引进外资、购进设备等知识,下定决心在宝鸡引进彩色冲印设备。在当时担任省旅游局局长的老领导的介绍下,刘俊成向香港华成公司总经理张凯写信介绍了宝鸡情况,表达了合作的愿望。当年12月1日,张凯来西安开会,邀请刘俊成到西安商谈。经过一番波折,张凯于12月6日来宝鸡考察,当时市区只有红光、曙光、服务楼、姜城堡照相馆和人民公园摄影部,都是黑白摄影,张凯对考察结果很满意。在返回西安的车上,他们讨论出了“华宝快美彩色冲印合资有限公司”的名字,“华”指华成公司,“宝”指宝鸡,“快美”是彩色扩印的特点。12月8日,双方签订合作意向书。1985年1月1日,双方签订合同。接下来,刘俊成一边请人设计、建设营业场所,一边办理各种手续。6个月里,刘俊成跑了两趟深圳、四趟北京、58趟西安,每次都有故事,每次都有坎坷。1985年6月22日,华宝快美拿到了国家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1985年11月23日,宝鸡第一个合资企业——华宝快美开业,从此人们在宝鸡就可以冲印彩色照片了。

结缘宝鸡摄影的殿堂

第三位受访者是华宝快美总经理陈军强,他已经在华宝快美工作了20余年。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华宝快美用镜头记录了宝鸡历史,反映了城市变迁,定格了人们生活的美好瞬间。那一幅幅照片,见证了华宝快美与这座城市的深厚缘分。

陈军强说,华宝快美开业后,很快风靡宝鸡乃至陕甘宁川毗邻地区,周边27个县区的照相馆和其建立联营关系,最多时联营户达207个。那时,华宝快美每天冲洗的彩色胶卷超过1000个,每天扩印的彩照超过2万张,员工三班倒,机器24小时运转。1987年至2011年,华宝快美先后为57位来宝鸡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摄影服务,赢得了“宝鸡速度”的美誉。上世纪90年代初,华宝快美在宝鸡首家推出婚纱照,为新婚夫妇留下珍贵记忆;2014年,成功拍摄近千人的集体照。1990年,华宝快美联合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第一期摄影培训班,至2018年底,已举办28期;2017年,推出公益摄影大讲堂,邀请著名摄影家授课,至今已有14期,培养摄影爱好者万余人,推动了宝鸡摄影事业发展。近年来,每年为近千个家庭拍摄全家福,为近万人拍摄证件照,用照片保存市民记忆。(本版照片由华宝快美提供)

新闻推荐

渭滨区? 向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亮剑

本报讯渭滨区认真开展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精心安排、广泛动员、扎实推进。目前,全区已处置问题线索4条,对监督检...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