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崖的故事
青石崖车站全景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从任家湾车站出发,一路攀爬,桥隧相连,过杨家湾、上观音山、越青石崖,到达秦岭车站。这一段就是著名的“观音山展线”,呈三个马蹄形和一个“∞”字形盘旋,落差达817米。沿途的这些车站虽小,但在秦北高坡的安全控制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云霄车站”“云端车站”“山巅车站”之称的四等小站青石崖车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宝成铁路建成通车60年后的今天,一代代青石崖人,坚守传承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互助、一丝不苟、埋头苦干”的“青石崖精神”。
安全生产的“守护神”
最初,在崇山峻岭间,筑路大军用300多吨炸药炸出一块平台,修建了青石崖车站。因为宝成线是单线半自动闭塞行车方式,有了青石崖车站,从秦岭站到观音山站的运能增加一倍。青石崖是岭南岭北安全畅通的关键之一。青(青石崖)秦(秦岭)区间35公里的一级看守点需每天24小时不间断监视落石。前方是什么情况,看守点是什么情况,有没有泥石挡道,是青石崖人最关心的。
打开宝鸡车务段各车站安全天数统计表,青石崖车站截至2019年1月17日,显示安全生产是13389天。
今年43岁的段家湾车站值班员杨素琴,此前是青石崖车站的星级值班员。她说:“我们干的就是费脑、费口的活,除了日常的行车组织外,车站还担负着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之间的协调组织工作。在12个小时当班期间,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个班下来,往往是口干舌燥,精神疲惫。下了班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觉。”
原青石崖车站值班员刘兆萍至今回想起她处置下行出站区段红光带的情况,仍然心有余悸。那是2012年12月24日,正值她当班,车站运转室控显器下行出站区段突然出现红光带后瞬间消失。车务人都知道,红光带意味着断轨、胀轨,意味着落石挡道,意味着火车进入就会有颠覆脱线的危险。此时K1363次客车正准备进站通过,刘兆萍立即联控司机紧急停车。由于噪音干扰,司机误听成“Ⅰ道通过”,列车头部已经进入站内。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车站站长刘思成夺过助理值班员手中的红色信号旗,高举在头顶猛烈摇动。K1363次司机看见信号旗后立即采取了非常制动措施。当K1363次列车停车后,列车头部距出站信号机仅有50米。试想,如果没有认真监视控显器,没有发现一闪而消失的红光带,而将K1363次旅客列车放进红光带区段,后果将不堪设想。
今年25岁的车站值班员孙腾说,虽然由于西成高铁开通,以及水害影响,宝成线车流密度有所减少,但每天仍要办理62趟接发列车。不论客货列车通过数量变不变,坚守工作岗位的责任心不会变,接发列车作业的标准也不会变。我们会好好守护好这面鲜红的团旗,让它在青石崖永远高高飘扬。
青石崖车站2003年被共青团中央、原铁道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2004年被铁道团委授予“全路五四红旗车站”,2006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车站”,200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殊荣,2016年又一次被全国铁道团委授予“全路五四红旗团支部”,还被命名为“全路共青团教育基地”。
现在,在青石崖车站除了站长,都是清一色的90后小伙。年轻有朝气,积极有责任心。他们正接过老一辈青石崖人的接力棒,在秦岭之巅接续奋斗……
原中顾委委员汪峰为青石崖车站题词
远离喧嚣的“桃花源”
在无人机的视角下,巍峨的群山中间,有一座小小的车站。站台前后的“少奇亭”和汪峰题写的“秦岭之巅共青团车站”石碑熠熠生辉。青石崖车站远离城市的喧嚣,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这里似乎完全不知道。在通讯快捷发达的今天,手机在这里没有信号,也不能上网,抖音、微博、微信在这里都没有条件使用。“青石崖的信号微弱得就像奄奄一息的人的脉搏。”青工何绅摇着头这样说。
对此,刚来青石崖一年的何绅深有感触。正如他自编自导的情景剧《我的青石崖》描述的一样:这就是青石崖吗?春闻花香,夏听泉歌,秋看红叶,冬赏白雪,这真是一个“桃花源”。有山,有水,有蓝天,树木郁郁葱葱,夏蝉秋虫鸣,山鸟林雀唱,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青石崖车站至今还保留着合作社的运作模式。车站一楼楼道边有一间小房子,门上写着“职工合作社”。询问站长马潇才得知,因青石崖车站远离市区城镇,周边没有商店,更没有购物商场,职工买个牙膏牙刷、卫生纸、香烟、小零食什么的,唯一的来源是从秦岭车站购买之后放到这里。为此,车站每人集资100元,作为周转金,购买回来的日常用品放到职工合作社,按原价卖给职工,不挣职工一分钱。人员在变化,时代在变迁。现在,职工合作社的管理虽然交给了伙食团的师傅,但是服务职工的理念没有变,运作模式没有变。
青石崖在地理位置上不仅是宝成铁路的“高地”,也是“铁路迷”心中“朝圣”的地方。在这里,虽然看不到城市的烟火,听不到城市的嘈杂,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诗句里描写的风光美景,在青石崖尽可看到。每当闭上眼睛,静静听着火车过岭的声音,那也是一种音乐般美好的享受。
建站以来,车站职工克服山上缺土的难题,从山下一袋一袋地带泥土,开拓出了小菜园;从山上移植来花草、毛竹、树木,修建了小花园;又平整出了篮球场等文体活动场地,还建成了青石崖历史陈列馆。如今,这里的职工生活丰富多彩,业余时间总能听到欢声笑语。
原青石崖站站长(也是命名共青团车站的第一任站长)毛宏民回忆初来车站的种种困难,好像就是昨天的事一样,“当年菜园子种不活,主要是缺土,一浇水水就渗了,种的东西都长不出来。大家休假时就自发从外面带一包土回来,段上知道后,就要求去青石崖开会的人必须每人背一包土,这样豆角、西红柿等就一点点长活了。”
秦岭深处的“钻山豹”
青石崖车站面积仅有几百平方米,地处海拔1300多米的半山腰,三面环绕青石峭壁,一面面临深渊。仅有的两股铁道临崖而建,两端伸入隧道,犹如镶嵌在秦岭之巅的“空中楼阁”,出入车站只能依靠每天早晚一趟的通勤火车。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在车站北端隧道口,两座大山交汇。为了保障线路不被山洪冲毁,顺着山麓,他们修筑了一条通往山下的排洪渠。这条“渠”也成为青石崖职工的“路”。近70度的陡坡上荆棘丛生,上山下山异常困难。每当降雨或降雪的时候,这条“路”就走不成了。于是,车站职工又从另一边的山脊将突出的岩石敲碎,砍掉灌木,开辟出一条仅勉强能容单人通过的新路。秦岭地区树木生长旺盛,这条路经常会被疯长的树木封闭。走这条路不仅需要双脚小心翼翼,还得用双手不断将挡路的树枝拨开。
铁路行车岗位的特殊性要求24小时值班,车站实行的是四班三运转,也就是时刻要保证三个班的人员在岗。这样,职工在车站待要五天六夜,休息三天,第六天早上8点才能下班,如果坐通勤车回家就要到下午6点了,这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耽误了一天的休假时间。在每周都要走一次的崎岖山路上他们犹如“钻山豹”一般,在秦岭深山中披荆斩棘,穿行半个小时到达山脚,然后再坐上回家的汽车。
鲁迅先生曾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在青石崖上上下下的山石路上,留下的是青石崖人艰苦创业的闪光足迹,这些足迹连同秦岭之巅那面飘扬的团旗,已成为宝成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业务上的“武状元”
因为群山环绕,又处于秦岭之巅,就连最高的移动信号塔都比山峰低,造成了这个车站手机信号常处于“失联”状态。这对视wif为生活依靠的90后来说,无疑是一种“最残酷的打击”。今年刚分到车站的新工陈刘虎,上班时忙于工作,时间过得很快,而下班后面对瘫痪的手机,时间对他来讲简直就是“煎熬”。,i
但是,这里的青工却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感觉。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艰苦的环境同时也是青春修炼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诱惑、吵闹,让这里的8小时之外的时间慢了下来。在难得的安静中,书籍成为他们最亲密的伙伴,读书成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笔者看到,在他们的书单中,除了中外文学历史书籍外,有两本特别的书,一本叫《技规》,一本叫《行规》。对于铁路行业来说,这两本书是最基本的技术规章,是干好工作的基础,需要每一个人熟记在心。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铁路行车工作而言,不仅需要时刻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严格落实作业标准,还要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非正常情况,做好应急处置,而模拟演练就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根本保障。
青石崖车站业务好是有传承的。原站长毛宏民讲道:“因为车站只有两股道,业务简单些,为了快速提升业务水平,车站就组织青工分批到相邻的任家湾车站学习连接员、制动员和调车员,后来业务比赛青石崖人老拿第一。”
建站60年来,这个车站一直将非正常行车模拟演练作为提升业务素质的重要内容,每周两次的演练已成为这个车站的固定仪式。现在条件好多了,车站有自己的练功场,结合年轻人好胜心强的特点,他们设计了青铜、白银、黄金和钻石等业务段位赛,提高大家学技练功热情。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每次技术比武在车站在全段都是名列前茅。如今,车站团支部书记马驰接过接力棒,全站青工读书学习、钻研业务蔚然成风。青工马驰曾荣获集团公司“十大优秀青年”称号,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青石崖车站青工在水源地取水
大自然馈赠的“银河水”
笔者沿着青石崖山下的便道上山,一路顺着泄洪渠向上走,耳边不时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在半山腰一个转弯处,一条瀑布飞流直下,不禁让人想到李白的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循着瀑布边的小径,一根包裹着保温材料的水管映入眼帘。我们沿着水管来到瀑布的源头,看到滚滚的山泉从山涧喷涌而出。
听职工介绍,在未将山泉引来之前,车站的一切用水都是通过火车从观音山车站送来的。1974年,原车站站长谢宗友带领8名青工在山涧寻觅水源,靠钢钎大锤在岩石上凿出一条七百多米长的引水槽。这条凝聚着血汗的引水槽,不仅解决了生活饮用,而且因为有水,他们还用背来的黄土种出了土豆、萝卜等蔬菜,使秦岭之巅充满了生机活力。进入90年代,随着集团公司三线建设的深入,又将引水槽改建成了引水管道,职工们从此用上了“自来水”。
“2008年1月至3月,受寒冷雪灾影响,水源被冻结,车站供水系统瘫痪。全路优秀共青团员刘兆萍带领团员青年在齐腰的雪地中找水源,在山林的雪地中留下了奋进者跋涉的足迹。现在,我们冬季的饮用水源就是那时被找到的。”在车站荣誉室一张团员青年用桶运水的图片前,站长如是说。
在采访中,原车站值班员杨素琴说,2012年那年特别冷,“五一”都过了,“自来水”还没有恢复供水,时任站长刘思成和副站长沈磊带领5名站区职工,排查供水管道,割开水管的保暖层,发现水管有5处裂口。他们爬山涉水将发电机和电焊机抬到现场。由于焊条材质和水管不匹配,他们又返程找材料,就这样一直干到夜幕降临。当听见山下对讲机中传来“水来了、水来了”的欢呼声时,满身泥浆的5名职工相互看着对方,哈哈大笑起来。
2012年,车站在水源地建了沉淀池,通过原始的初步过滤,解决了水中含杂质问题,但水池中常有青蛙和死老鼠,遇到暴雨过后,还有浑浊的泥沙淤积。这样,车站的职工还要经常清理沉淀的泥沙和动物尸体。
笔者看到,在车站厨房的储物间,堆放着五六个50升的白色塑料桶。职工们介绍说,这是我们冬季的生命水。由于天气寒冷,每年十二月至来年三四月份,因水源地冻结,“自来水”会断流。站长、炊事员和休班的小伙子,每天都要拎着塑料桶去距离车站500多米的西山崖边取水。水来之不易,大家就节约着用,做饭的师傅甚至连洗菜的水都舍不得倒掉,全部留着准备冲厕所用。
我们来到车站西边光秃秃的山崖处,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在山崖上凿出的小洞,一根白中透黄的橡胶管穿进山崖,涓涓山泉从橡胶管流出,顺着排水渠沟流向山脚。这里5分钟才能接满一桶水,为了这三四桶水,每次都要在寒风中等上20分钟左右。
最可怜的是,有时候连西边山崖的泉水也断流了。喝不上干净的泉水,只有爬上半山腰,打开蓄水池盖板,取那里的“死水”。车站的人都自嘲说,我们住的是远离繁华的“桃花源”,喝的是大自然馈赠的“银河水”。
作为长期在现代化都市生活的我们,没有想到,这个车站冬季取水是如此曲折和困难。但同时也庆幸,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如果没有大自然的馈赠,不敢想象这群90后的小伙子寒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没有水,自己找;供水中断,自己抬;水管损坏,自己焊。艰难困苦打不倒,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这就是青石崖人。
陪同我们采访的青工任鹏涛讲道,他最高兴的事就是刚来这个有着荣誉的车站时,特别激动,因为这是一个令人仰慕的地方;最难受的事是车站没有信号,和女朋友没法联系,连微信都聊不成,这也促使他把业余时间也全部投入到学习之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今的青石崖人,已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互助、一丝不苟、埋头苦干”的青石崖精神根植于他们的血液中,青春无悔,奉献光荣。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诠释着坚守的价值和意义,用具体行动践行着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任务,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宝成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孙天才 杨安鸿 柴中琪)
新闻推荐
厨柜安装出问题 消费者苦恼 志邦厨柜设计师:吊柜发错了,安装方式工人理解有误
1月17日,宝鸡李女士向华商报反映,去年12月,自己在金台大道一家具卖场的志邦厨柜订购了一套价值10800元的厨柜,因为烟机燃气灶...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