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蝶影销韵长存—— 追忆作家郭成山

宝鸡日报 2017-07-18 14:09 大字

◎王卉李江

郭成山有一个文学梦,这是朋友们都知道的。今年,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高潮阶段,中篇小说《杀死初恋》发表于《清明》第 3期,中篇小说《错觉》发表于《延安文学》第 3期;短篇小说《卡布奇诺》发表于《躬耕》第 4期头题,短篇小说《七年之痒》发表于《剑南文学》第 1期头题。其创作势态可谓四面开花,如日中天。正当大家为他喝彩之时,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变,让这些心血之作都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别看郭成山在工厂当电工、水泵工,可普通的工作并未妨碍他高远的追求。自 2007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10年间他以“成方”作笔名,先后在《芳草》《百花洲》《长城》《延河》《山东文学》《四川文学》《湖南文学》《椰城》《安徽文学》等省市级杂志上发表中、短篇小说 40余部,在《当代人》《杂文月刊》《羊城晚报》《青岛日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散文随笔 100多篇。其中,短篇小说《内部嫌疑》入选《宝鸡文学六十年》小说卷,《一只渴望飞翔的猫》入选《辽河六十年》短篇小说卷,《破壳》获得宝鸡第四届秦岭文学奖,代表作中篇小说《事当大愧》在《延安文学》头条发表后,又被《小说选刊》作为佳作重点推荐。刻苦钻研和勤奋写作,圆了他埋藏在心底的文学梦。他在文学园地辛勤耕耘收获累累硕果,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和市职工作家协会理事。

上小学时,郭成山就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报刊图书里的优美文字、动人故事,对他似乎有一种磁石般的引力。初中毕业之前,他就通读了包括《莎士比亚全集》在内的中外名著,并做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常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记录下来,写成随笔和杂文。再后来,伴随着他的文学作品陆续见诸报刊,他将主攻方向锁定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这个转折的原因是他感觉小说较之于其他题材更加厚重,可以最大限度地对社会和人生进行全景式的描写和深度的解析。

郭成山曾经在文章中谈及自己的读书感悟,流派繁杂的小说令他眼花缭乱,索性不去研究,而读书的目标似乎更明确了一些,只读人物传记、散文、历史、唐诗宋词以及文艺理论类书籍;选择了一本就认真把它读完,绝不半途而废。读书时,他喜欢在书的空白处写点批语,遇到好句,就摘抄在笔记本上,连读后感也记在一起。遇到生僻字,他就随手拿字典查一下,将读音和解释也记在本子上。有一次,他和同事开玩笑,随手写了十个字,结果,对方一个字也没认出。他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这其实也是他年深日久踏实做学问的回报呀。

文学犹如高耸入云的山峰,每攀登上一个阶梯,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心血以及百倍的努力;同时文学创作又是一个孤独的事业,只有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成就。为了创作以宝鸡长乐塬为背景的中篇小说《长乐塬的女人》,郭成山曾顶着烈日,多次去国棉十二厂向有关部门和老工人了解搜集写作素材,最终这部中篇小说在《清明》杂志上发表了。写作,已经成了郭成山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要不上班,他每天用于读书研究写作技巧的时间都在 8小时以上,这种近乎痴迷的状态,使他养成喝浓茶的习惯,烟也抽得厉害。烟和茶成了他抵抗疲劳的武器,足见其写作的辛苦。

郭成山的文学创作注重在人的生存困境中思考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人的生存孤独中思考着生活的出路,心灵的自由和向往。他的语言淳朴,强调生活化,作品平整顺畅、有生活气息。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比如《别劝我结婚》表现形式很传统,《一只渴望飞翔的猫》又很现代,前者现实,后者浪漫,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的色彩。作为宝鸡文坛近年来创作势头最为强劲的小说家之一,文友李喜林、柏相表示,成方的作品虽多是以现代化都市生活为背景,却又风格各异。他擅长以限知视角切入,捕捉心灵与生活发生碰撞的最细致处,将平凡人物的心理刻画入微,执着而特立独行地构建着他的小说世界,已形成了独立的创作风格。

郭成山曾说:我一向以为,作文和做人,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文笔,是生命的自然流露。一个人的文章写成什么样,或他会如何来写,与他的性格,是血脉相连的。心底盈溢着爱,字里行间就透着阳光;心中有恶,写出来的文章便有戾气。他的文字是对生活的感受与感悟,是“我手写我心”书写真善美的最好诠释。

新闻推荐

宝鸡市著名红拳传人李昶正——建传习所助非遗传承

本报讯“这块牌子,是对我40余年工作的肯定,现在感觉自己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要将千年红拳更好地传承下去。”李昶正说。近日,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为宝鸡著名红拳传人李昶正举行了“宝鸡李昶正红拳传习...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