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在授人以渔上下功夫孙海涛
近年来,“授人以鱼”的现象屡见不鲜。每逢年节,贫困户总会收到米面油,每到年底,很多企业总是热衷于爱心捐款……必须肯定,这些做法和措施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贫困户得到了实惠。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呢?物质帮助只能解决一时,要长久脱贫还需要建立致富机制,探索适合本地经济、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发展之路,用“授人以渔”的方式来帮扶贫困户。相比而言,“渔”比“鱼”重要得多。
“授人以渔”的方式,使得扶贫对象发展更具内生力。决定事物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内因”。对于贫困户来说,单纯地送物送钱,远不如送技术、送项目更有帮助。一旦拥有了可靠的技术、稳定的项目,摘掉“穷帽子”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更重要的是,这和“鸡生蛋、蛋生鸡”的道理一样,贫困户就拥有了内在的发展动力,就能够从根本上脱贫而后致富。
“授人以渔”的方式,使得扶贫工作成效更具稳定性。扶贫工作中最怕出现“今年摘帽,明年返贫”的问题。因此,很多地方在扶贫工作中都制订了“扶上马再送一程”的长远扶贫措施。从这一点看,“授人以渔”极大地降低了贫困户脱贫后反弹的风险,远比“授人以鱼”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授人以渔”的路径有很多,宝鸡一些地方也探索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西山地区依托大水川、九龙山等景区,不少贫困户办起了农家乐,不出家门就能当上小老板;扶风戊寅公司吸纳贫困户当股东,不但年底分红还免费教授养牛技术……笔者相信,包括贫困户在内,更多的人都希望这样“授人以渔”的扶贫实例更多一些,范围更广一些,动作更大一些。
新闻推荐
男,1979年10月参加工作,现为建设银行宝鸡分行档案管理员。他从事档案管理工作14年来,以敬业奉献的精神、严谨务实的作风,默默无闻,竭诚奉献。认真做好档案的接收管理、归档整理等工作,使档案管理工...
宝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宝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