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为屏,渭水为脉的“天府之国”,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如今却遭遇着关中生态污染的威胁。打造花木为媒、水系为韵、文化为魂的现代田园式新关中成为关中人的热切期盼和不
罗纹河分洪区在夕阳的余晖中波光粼粼。李全胜 摄
渭河畔黄灿灿的油菜花。王姗 摄
本报记者 沙莎 见习记者 王姗
什么是现代田园?
“住着小矮房,喝着山泉水,夏天看着门口荷塘盛开的荷花。”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有山有水。”
“自家开在果园里的农家乐。”
随机采访,每个人对现代田园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2月7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建设一个文化为魂、水系为韵、花木为媒的现代田园风光式新关中。
花木为媒:到哪里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4月1日,汽车行驶在开往华州区的高速公路上。在渭玉高速华州区段沿线,道路两旁的宽幅林带,满目的绿色生机盎然,两条靓丽的绿色沿着高速公路划出美丽的风景线。摇下车窗任由微风拂面,空气干净得沁人心脾。
一小时后,到达大明镇的毛家沟村。两排红砖青瓦房立在一条长约200米的道路两旁,水泥硬化过的路面干净整洁,游客三五成群地围在村民门前摆的商品展示车前。沿路走,每隔30米就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
惹人注意的是,每家每户围墙边都有用石栅栏围起的小竹林和还未盛开的蔷薇花。竹子不高、蔷薇也不多,但对前来参观毛氏祠堂、观赏毛家沟古村落遗址的游客来说,这些足以满足他们视觉上的享受、嗅觉上的追求。
走进村民程美的家中,两块方正的小苗圃,一棵有些年岁的杏树,为她家引来不少顾客。来自西安的王林一家三口是来毛家沟村参观毛氏祠堂的,王林说:“带着娃来感受一下毛氏文化,没想到这儿空气蛮新鲜的,环境也美得很,坐在院子里吃着炒面休息一下真不错!”
“以前村子穷,环境卫生也差,没人来。后来政府帮扶,给种小竹林和蔷薇,还配上垃圾桶,只要每月交10元,每天就有专人收垃圾。”说起村子的变化和自己的收入,程美打开了话匣子,“村子空气质量跟着就上来了,盖起毛氏祠堂后,有人来村子游玩,我就卖起炒面开起农家乐。人多的时候我一天能卖400元呢!”
能看到绿色、呼吸到新鲜空气的不止毛家沟一个村。在华州区的王什字村,放眼望去2000余亩不同品种的苗木花卉间隔种植。“到花开的时候,这里美得醉人!到哪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华州区农工部梁洁向记者介绍说:“这儿是金叶复叶槭,那儿是巨紫荆,还有紫玉兰、北美海棠、樱花。”
据渭南市华州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为积极响应“森林城市”创建,华州区今年春季启动实施了每镇(办)“一条路(不低于5公里)一个生态村(建成300亩片林)”及渭玉高速高塘连线绿化、渭玉高速宽幅林带建设、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建设、生态村绿化等重点绿化工程。
林业厅相关工作人员说:“苗木花卉和造林绿化具有大幅度固碳释氧、增绿吸尘、净化空气的功能,其经济效益突出,社会效益明显,更具有极大的生态效益,对建设关中绿色城市、响应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在治污降霾上作用也非常巨大。”
水系为韵:县里有片湿地,镇上有块水田
今年1月5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关中水系规划建设,决定把关中水系建设及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工程建设列入2017年度省委工作要点和“追赶超越”实施方案。按照关中水系《规划》总体布局,通过几年的努力,确保每个县(区)至少有一片湿地,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块水面。
4月1日,站在华州区罗纹河分洪区凸起的高台上,迎着微风感受水的灵性,周边绿化广阔,树木种类繁多。水天一色、波光荡漾,碧绿而平静的水面因嬉戏玩耍的珍禽泛起阵阵波纹。“真美!”前来观赏的游客止不住地赞叹。
据华州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暨石堤河、罗纹河分洪蓄滞工程是一项防洪保安工程,位于石堤河和罗纹河之间。总占地7073亩,水面面积4152亩,蓄水深度1.6米—2.1米,蓄水量495万立方米。东区的罗纹河分洪区于2014年已完成蓄水试运行。目前西区土方主体和绿化栽植完成并实现了东西湖区连通,6月份蓄水试运行。
华州区林业局王颖说:“华州区这个人工湖泊湿地,不仅蓄滞了洪水,还调节了气候环境、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它还将极大地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当地人居生态环境,促进旅游观光业发展。”
关中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要做到“县里有片湿地,镇上有块水田”是无数关中人对水的渴望,也是对宜居关中的期待。
陕西省水利厅规计处王宇介绍,关中水系《规划》总布局为河流上游河堤、库岸植树种草绿化,固沙涵水,改善环境。中游地区布置建设蓄洪水库、江河湖库连通工程等,打造“四横十纵”骨干水网,提高雨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河流下游河滩、支流河口及污水入河口修建人工湿地。到2030年,增加蓄滞洪区10处,河湖生态水面8.2亿立方米。修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79座,提升污水处理能力290万吨/天。建设人工湿地371处,城市湖泊水面、湿地公园、滨水休闲设施等水面景观802处。
王宇说:“尽可能让水多停留,多聚集。加快湿地建设和恢复,降低入河排污总量,增加水面景观等休闲设施,恢复和建设乡村蓄水塘坝涝池。确保每个县区有一片湿地,每个乡镇有一片水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高旭艳说:“湿地是地球之肾。它不仅为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提供用水,还可以补给地下水。湿地植物可有效净化水质、防止污染。从长远来看,它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为迁徙的动物提供中途停留和食物补给的‘驿站\’。”
据权威部门评估,关中地区森林湿地年滞纳颗粒物的实物量相当于2124万辆机动车的颗粒物排放,年固碳量相当于550米西安城墙,全省林业治污减霾功能年总价值量为5372亿元,相当于2015年全省GDP的29%。
文化为魂:关中人自古活在一种自信中
花木为媒、水系为韵的“天府之国”,自古以来文化积淀深厚。蓝田猿人、半坡遗址等史前文明,周秦汉唐的盛世文明,广为传唱的秦腔,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等无一不彰显着关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肥沃的文化土壤。从古至今,关中人有理由活在文化自信中。
毛家沟村就是文化自信的代表。毛氏祠堂管理员,是位戴黑框眼镜的老者,他穿着灰色中山装,指着祠堂门口的《毛氏起源故事》说:“文化要有故事,有了故事就有了魂,有了魂的文化才能让人更加自信。”
通过挖掘毛氏起源故事,毛家沟村建设毛氏文化产业,结合当地花卉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年时间,村子引来了8万左右的游客和一个5000多万元的投资项目。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旅游,让毛家沟彻底摆脱了贫穷,收获了自信。
关中的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摆脱贫穷上,高旭艳认为,文化自信还创新了关中水系建设。她说:“依托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创新建设水景观和水文化。像西安的唐风格、咸阳的秦文化、宝鸡的周青铜,还有‘10年疲秦计’的古代治水文化,在关中水系《规划》中都有体现。”
关中人不能仅活在古文化自信中,对现当代文化也应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万达等大牌民企进军西安、西影发力打造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无形之中增强了关中地区经济实力,进而提升关中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高春艳副教授认为,现在的文化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化,它与科技、信息等相互结合成为文化产品,采用现代化资本运营。只有改变过去对文化产业落后的认识,才能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打造具有关中特色及中华文化的文化产业群。像白鹿原影视城,就是纪念关中影视文化的产品,并由此延伸到电影、电视剧、话剧,由此形成一系列文化产品集群。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关中地区乃至整个陕西文化产业的走出去引线搭桥。“在对文化挖掘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国际化传播,采取主动对话国际的策略,坚持自己走出去。此外,关中文化的产业化、国际化,还要从内涵和精神上体现当代人的思考,打造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产业。”高春艳说。
新闻推荐
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阳光讯(齐小伟涂全成实习记者董宁宁文/图)4月5日,宝鸡陈仓区周原镇第一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认真地收看节目。在学习完省上规定的内容后,村里的种养...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