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夕阳红”里的慈善人生
□ 记者 吴军礼 周霄霄
做过省慈善协会副会长的肖华,慈善曾是她的本职工作。现年78岁的她,告别了这一本职,却仍在“夕阳红"的年纪里,用慈善事业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
琐碎积累汇成慈善动力源泉
1951年,13岁的肖华作为建国后陕西省首批纺织女工,在国棉五厂上班期间曾任技术教练、班组长、车间党支部书记、厂党委副书记……这样一路走来,肖华的岗位不断变迁。最后,肖华又进了省妇联、省政协、省慈善协会。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国棉一厂时,姐妹们的互帮互助。她回忆称:那时候,自己生病了,就会有人自愿给她洗衣服,悉心照顾她。后来做了厂里工会委员,做的是反映群众心声、关心和帮助群众的工作。再到了妇联,她做的也是关注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工作。
这些看似琐碎的前期工作积累,成了她后来做慈善的动力源泉。
1995年,省慈善协会刚刚成立,肖华就任理事。此后17年,肖华先后在省慈善协会任职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
现年78岁的肖华,离开慈善协会已有数年。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吐铿锵的她,慈善事业还在一步步的践行中。
捐款修桥发挥“酵母"效应
约在8年前,肖华老伴去世,亲友们为她送来了6万元的慰问金。后来,她和家庭成员一起商量,决定把这些钱捐给省慈善协会,省慈善协会用这些钱在宝鸡市的一个农村修了两座慈安便民桥。
那时候,肖华在工作考察中发现,包括宝鸡、安康、商洛等地在内的广大农村,普遍缺少桥梁,这给人们出行造成了一定困难。6万元资金,不仅是为了解决一两个村子里学生的上学问题、村里人们的生产生活问题。
2004年,省慈善协会和世界宣明会联合举办残疾人培训班,为残疾人生存和就业提供技能支持,肖华联想起了培训班的一名肢残者——此人因工作原因双腿瘫痪。他表示了要提高计算机水平的迫切愿望。后来,他在旬阳老家的农村办了一家网吧。肖华获悉后,便出资给他买了3000元的一台电脑,并亲自下乡将电脑送到网吧。
当肖华去看这家网吧时发现,因为肢残走动不便、县里没有网吧审批权等原因,他的“产业"还是没有合法手续的“黑网吧"。
当时,她以省慈善协会的名义,联合世界宣明会在陕负责人,以及安康市慈善协会,三方各出3000元,经安康市慈善会反复和有关部门协调,历时两年,终于促成了网吧的合法化。事后肖华得知,宣明会的3000元,是其在陕负责人自己掏腰包的钱——这件事情起码过去5年了,肖华却一直记在心里。
领导决策可以多些慈善理念
最近的三年时间里,肖华给省慈善协会捐了18万元。“关心别人,陶冶自己。"肖华说,“别人不困难了,自己也会快乐。"
“最美不过夕阳红",处于人生最美阶段的肖华,不仅在持之以恒地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对于慈善事业,她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先前的妇联、政协工作,以及慈善协会的相关负责工作,让她深信:“作为领导者,如果了解慈善、具有慈善理念,做出的决策将会更好、更能关照到底层人民。"她认为作为慈善机构的每一位同仁,都要把捐赠者的每一分钱用在应该用的地方,决不能有半点马虎。
“希望更多的基层群众也参与到慈善工作中。"这是肖华在作为省慈善协会副会长期间,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的。在她看来,慈善就是各级组织、公益企业做大头,然后如果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发挥自己的能量。“比如50万人的一个县里,20%的人每年都能捐献出10元钱,这将汇聚成一笔巨大的善款20万元。"而且,这对改良社会风气,促使人人向善向和,促进社会文明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说完这些,肖华谈了自己的另一个构想:在不久的未来,设立“鼓励专项基金",用以鼓励那些积极献身慈善的人。
新闻推荐
金台区区长宁怀彬、区委副书记王若鹏等为百岁老人庆生□实习记者苟陇辉记者牛小宁6月30日不到8点半点,十里铺街道办事处宏文路东社区的西建康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